巢湖哪里可以手机复制卡Tel: 187-5837-6061- QQ:173906704】【不成功不收费】公司竭诚为您提供:私人侦探,私家侦探服务,婚外情调查,手机清单查询,微信信息查业从事婚外情调查取证,婚姻调查,外遇调查取证,商业调查,定位找人等私人侦探调查业务
红网资兴站4月5日讯(分站记者 朱孝荣 通讯员 刘凤玲)4月3日、4日是今年清明节祭祀的高峰期。据湖南资兴市民政部门统计,这两天有近2万人前往资兴市凤凰山陵园祭奠亲人,鲜艳的绢花、成束成盆的鲜花,成为群众手中的“主角”,低碳祭奠、文明祭奠成为主流。
“感觉市民文明祭祀意识明显增强,很多市民已经不带鞭炮来祭扫了。”公墓负责人谭永南介绍说。
资兴市凤凰山陵园已经连续3年开展免费赠送绢花、填写心愿卡活动,今年在此基础上,与林业部门防火办联合准备了5000支菊花,开展“鲜花换鞭炮”活动,免费发放给前来祭扫的群众,为群众文明低碳祭扫创造便利条件。至4月4日上午,菊花全部赠送完,活动受到祭扫群众的欢迎。
据统计,清明期间,凤凰山陵园共迎接祭扫群众2万余人次、机动车2200辆次,公安、交警、城管、民政等多部门出动近80人,维护现场秩序,应对突发事件,确保了祭扫群众的人身安全。
临沂市罗庄区的张女士给我们打来电话,说她一直以来四肢无力,一坐下都难以站立起来,病情是一天天加重,让她备受折磨。
据山东广播电视台生活频道《生活帮》报道,家住临沂市罗庄区的张晓敏,十年前患上了一种病,刚开始发病的时候,走起路来感觉到浑身没劲,情况一年年加重,现在的她坐在板凳上,在没有支撑物的情况下,甚至站不起来。
据张晓敏的父亲张善德介绍说:“发病期都在20岁左右吧,都在那时候发病的。”
张善德一共育有三个女儿,最大的34岁张秀萍,二女儿张艳今年31岁,最小的张晓敏27岁,姐妹三人都是从18岁开始发病。
张晓敏的丈夫张义恩:“咱们正常人这里都是肌肉,我姐这里都没有,翻过来手这里弯曲的,根本撑不直。”
由于行动不便,三个姐妹只能呆在家里,一坐就是一天。现在,他们的手和脚也已经变形。病发后,张家人的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
张艳:“我现在这样起的时候,就是怎么也使不上劲,不管是手还是哪里,怎么也使不上劲,但是浑身不管是哪个部位,怎么碰和正常人一样,只不过就是手有点伸不开罢了。”
三姐妹的情况相同,右小腿比左小腿细不少。张善德回忆,他妻子在生三女儿之后,发现了这个病症,并最终因为常年卧床,身体机能退化,在年前去世。眼看着病情不断恶化,父亲曾经带着三个姐妹到处求医。
四处求医,姐妹病因成迷
张艳告诉记者:“听别人说哪里吃中药好了,就去拿中药,哪里针灸好也去针灸,上医院查了,从头一直查到脚,连肌肉都查了,就是没有结果。”
到了济南、青岛、临沂等城市多家医院做过多项检查,除了肌肉,还查了双发家庭的家族病史,但是始终没有查出任何问题,最终以病因不明而告终。
张义恩称:“我想看看咱中国,通过电视台有没有同类的,要有同类的看看查出什么病因来,下一步好好挣钱好给治疗。”
鱼,刚被放生就被捉了;鱼,正想放生却被禁了……放生的人并没有收手,而是变换地点,变更时间,转战其他战场。关于放生,有人放,有人捉,还有人禁,捉放之间,当事各方如何“吐槽”?这是一场典型的人与自然的捉放“槽”。
刚被放生就被捉了—
有人以捉“放生鱼”为职业,有时候一天能“挣”好几千元
每年的3、4月份,是放生鱼类的季节。在黄河边,一旦有人放生,几乎就会上演一出捉放“槽”,有人在水边虔诚地念经放生,有人在河堤上手持渔网虎视眈眈。和黄河打交道已经38年的李学广见识过很多这样的场面。
3月底的一天,记者来到黄河泺口浮桥附近的一条船上。船员李学广告诉记者,刚才有人在下游放生,几个专门捉“放生鱼”的人蜂拥而去,捞走了不少鱼。记者看到,黄河边有几个人手拿渔网闲逛着,但他们并不下河,他们在等待放生鱼。
李学广表示,大概15年前就有很多人开始放生了。那个时候放生,没有人捉鱼。近几年,捉鱼的多了,放鱼的人就开始和捉鱼的斗智斗勇。现在有人甚至以捉“放生鱼”为职业,曾有4个人将一天逮的“放生鱼”拿去卖掉,“挣”了1万多元,平均一个人到手两三千元。
放生组织者侯女士告诉记者,每次放生,她都要绞尽脑汁寻找隐蔽的地点,生怕鱼被人捉走。
为了确保放生的鱼不被捉走,有人租船跑到黄河中间去放。
正想放生却被禁了——
大明湖已禁止放生,小清河也不适宜放生
记者曾在大明湖新区看到,一些水域里漂浮着死鱼和死龟,对环境造成破坏,游客也感觉大煞风景。据了解,这些鱼并不是景区养的,而是放生者偷偷跑来放生的,结果水土不服,死掉了。
今年春节之后,大明湖景区开始禁止放生,并将“禁止放生”写进景区的管理规定。今年2月28日,十几位老年人携带100公斤鲤鱼,来到大明湖新区的灰山亭准备放生,被巡逻人员制止。
放生是个技术活,不是放进水里就万事大吉。据悉,卧虎山水库、锦绣川水库、兴隆水库、浆水泉水库和龙泉湖水库等地都不建议市民到此放生。历阳湖储存的是大明湖弃水,也不适宜鱼类生存。小清河也不适宜放生。
李学广告诉记者,黄河虽然适宜放生,但也要注意时间和鱼的品种。每年3、4月份还行,这个时候黄河水比较清澈。另外,黄河调水调沙的时候,千万不要放生,那个时候水很浑浊,放进去基本上都会死。“从市场上买的那种被充过氧的鱼,成活率不高。龟的成活率高,但不要放巴西龟和鳄鱼龟。”
放生的地点选择——
对的时间,对的地点,和对的人,做一件对的事
提起在小清河放生和往大明湖放生,有着10年以上放生经历的徐先生、崔先生、见先生等人竟嗤之以鼻。“小清河刚治理好的那段时间还行,水很清澈,环境很美,放生的鱼能活。但如今水质又变差了,已不适合放生。大明湖的水流动性差,也不是放生的理想地点。我放生十几年了,从来不到这里放生。”
崔先生放生不但讲究地点,还讲究时间。“一年四季,不是什么时候都可以放生的,就跟植树一样,你大夏天植树,不是让树干死吗?放生,一般不要在发大水的时候放,因为泥沙被搅动,水浑浊不堪,鱼会被呛死。另外,一般在3、4月份放生,这个时候是鱼排卵的季节,放生一条母鱼,等于救活上万条小鱼。”
“放生的人也要自觉遵守放生地的各种规章制度,要尊重当地习俗和习惯,不能蛮横放生,要礼貌放生。”见先生也有独到的见解。
徐先生补充道:“放生有一个前提,不能破坏生态平衡。比如鳄鱼龟,就不能放,不然这鳄鱼龟就成了杀手,会杀掉更多的鱼。”也就是说,真正的放生,是要在对的时间、对的地点,和对的人做一件对的事。
放生的机缘选择——
巧遇比“刻意为之”更有意义
张先生是济南一街道办事处的公务员,放生对他来说,是一件自然而然、水到渠成的事情。
四五年前的一天,他走在一条林荫道上,看见一个农民打扮的男子,用一个网兜提着两只野生乌龟自远处走来。乌龟浑身是泥,在网兜里挣扎。他突然觉得这两只乌龟很可怜,便将对方拦住,花80元钱买下乌龟,随后把乌龟护送到河里。从那以后,只要在路上偶遇到这种野生动物被逮住了,张先生就会倾其所有买下,给野生动物一条生路。他说,他不会刻意去放生,他讲究机缘。
认为巧遇比特意为之更有意义的还有放生人徐先生。“随遇而安,说明你和被放生的鱼有缘。而且我认为,放生最好放那些有灵性的,不能啥都乱放。”
关于鱼类的灵性,崔先生说起自身遇到的一个故事。今年农历二月初二,他遇到有人在路边兜售两条野生的黄河鲤鱼,于是买下,带到黄河边放生。“我亲眼看到,其中一条鲤鱼在游走之前,翘起尾巴,向我摇晃着,就像招手一样。打完招呼,这条鱼才消失在水中。”
放生的内心选择——
有信佛的,有祈福的,有还愿的,有保护自然的
李学广告诉记者,放生的人各有各的诉求,有人是信佛,有人是祈福,有人是还愿,还有一些人是想保护大自然。“孩子考上大学了,家里生了男孩了,也跑到黄河边来放生。”
放生者崔先生则将放生的意义提高到一个修身养性的高度。人生要追求三种“净”界,那就是内心安静、周遭清净和做事干净。每次放生时,他都默默地警醒自己,做一个爱护自然、热爱社会的人。
关于放生,那些专门捉“放生鱼”的人也有自己的看法。一个在黄河边“守株待兔”等待他人前来放生的捉鱼男子表示,他也曾内心挣扎过,感觉别人放生的鱼转眼又被自己捉走了有些不妥,但后来他就慢慢说服了自己,反正他们放生的鱼大量大量地死去,放生等于杀生,将其捞起来,也没给鱼增加多少痛苦吧。
对于捉鱼人的这种想法,放生者徐先生也曾有所反思。“为什么我们放他们捉?很可能就是有些人胡乱放生,不注意时间、地点和鱼的品种的选择,导致大量的鱼死掉了,他们觉得不捞白不捞。如果我们在对的时间、对的地点,和对的人一起来放生,相信捉鱼的人会越来越少。”
如何放生?农业部曾针对水生物增殖放流下发规定,禁止使用外来种、杂交种、转基因种等不符合生态要求的水生物进行增殖放流。用于增殖放流的水生生物应当依法经检验检疫合格,确保健康无病害、无禁用药物残留。放流的水生物可送到渔业部门检疫,检疫不收取费用。每年的6月6日“全国增殖放流日”,海洋、渔业等部门都会组织增殖放流活动,市民可以参与。
由此可见,禁的不是放生,而是禁止胡乱放生,以免破坏水源和大自然。在对的时间、对的地点,放生“适宜”当地水域的水生物,是对大自然的保护和回馈。
原标题:海昏侯内棺被压成“薄片”
据新华社电 此前,海昏侯墓内棺中发现有“刘贺”二字的玉印成为最直接揭示墓主身份的实物证明。但记者从海昏侯墓考古发掘专家组获悉,刘贺内棺虽已被打开,但内棺被压“扁”,提取工作遭遇难题。
“第一次遇到这种情况。起码半米高的空间被压成一个很薄的平面了,有些地方的棺盖板和棺底板贴在了一起,中间的文物也被压变形了。”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所研究员杜金鹏是负责指导实验室考古工作的专家组成员。他告诉记者,在提取之前,考古队员要先判断文物原先的空间关系。
记者注意到,少数文物被挤压至嵌入棺盖中,但绝大多数还在棺内。“比如,头箱位置有一个比眼镜盒稍大的长方体青铜盒,被粘连在了棺盖上。”海昏侯墓考古发掘专家组副组长、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员张仲立介绍。
张仲立说,头箱多为漆木材质,青铜材质很少见;因此其盛放的文物值得期待,但目前无法通过技术手段判断其中是何物。此外,从棺盖上还可辨认出一些漆盒的表层纹饰和外在镶嵌物。
截至记者发稿,海昏侯墓实验室考古组的工作人员已基本理清了棺内文物的叠压关系,初拟了清理方案,下一步将开展文物提取工作。
湘西州委常委、州委宣传部部长、龙山县委书记周云在乌龙山大峡谷景区调研
县委常委、县委宣传部部长刘昌顺,县委常委、县委办主任符家波,县政协副主席余志国及县委办、政府办、县委宣传部、县财政局、县发改局、县国土资源局、县旅文局、县水利局、里耶——乌龙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处、县电力公司、桂塘镇等单位负责人参加会议。
会上,周云听取了乌龙山大峡谷景区旅游开发情况汇报,各参会人员就加快推进乌龙山大峡谷景区建设作了发言。
周云指出,乌龙山大峡谷景区旅游生态资源丰富,拥有世界顶级的洞穴景观,是龙山县也是湘西州发展全域旅游的一个重点,随着交通条件的改善,启动新一轮的旅游开发工作正当其时,抢抓时间节点快速完成景区提质迫在眉睫。
周云强调,要尽快拿出高品位的规划、实施高水平的设计、完成高质量的打造。要针对当今世界的旅游新业态,切合贫困地区旅游开发的新思路,着力推进旅游供给侧改革。要注重旅游新需求,全面满足游客的综合性体验,要注意细节确保质量,在原有基础上提升景区品质。
会上,周云还就乌龙山大峡谷景区开发工作请求解决的问题进行一一答复和解决。他要求,要高强度加快推进乌龙山大峡谷景区旅游开发,涉及部门和单位要加大协调,狠抓落实,确保乌龙山大峡谷景区在龙里二级路全线通车之时恢复对外开放。
红网长沙4月4日讯(潇湘晨报记者 陈斌 实习生 吴宇翔)饭店2楼突发大火,消防车尚未到来,在危急之时,附近清洗马路的环卫工梁红兵立即驾驶洒水车到饭店前,用洒水车当消防车,牵引水管奋起灭火。这是3月31日上午发生在长沙梓园路的一幕。最后,大火被赶到的消防队员扑灭。因受大火影响,4月3日,饭店暂停营业。
起火的饭店位于湖南省儿童医院对面,共2层楼。31日中午11点,记者赶到现场时,“天心消防”的一辆救援车灭完火后正离开。
附近居民介绍,起火饭店的1楼是餐厅,2楼是厨房,起火的是2楼厨房。起火后,七八名邻居赶来灭火,有的抄起灭火器,有的拿起水盆、水桶。
“靠马路的厨房起火。”最先发现起火的是湖南省儿童医院负责停车收费的保安张先生。从张先生拍摄的视频,记者看到,上午10点28分左右,大火冲出了饭店2楼楼顶,浓烟往上方升腾。一名穿环卫衣服的男子手拿着一支水枪,往2楼喷去。
“他是侯家塘街道市容环卫的临时工作人员,名叫梁红兵。”附近廖家湾社区工作人员廖逸英告诉记者,当时她在办公室闻到橡胶味,以为是辖区起火,立即赶到现场,发现这家饭店。
“当时来了两台消防车,其中一台备用,一台在灭火。”廖逸英说。
梁红兵告诉记者,上午10点30分左右,他开着小型洒水车在廖家湾社区居委会对面清洗马路,突然,医院保安张先生找到他,说附近起火了。
距离现场100米左右的梁红兵立即驾驶洒水车赶到现场,灭了10多分钟。正好发动车的汽油烧完了,两台消防车赶到了。随后,消防队员又灭了近20分钟,彻底将大火扑灭。
“炒菜的时候,油放多了,不慎引发了大火。”饭店一名女员工说,多亏好心的邻居和洒水车帮忙,由于扑灭及时,大火没有向左邻右舍蔓延。
原标题:山西“85后”煤商二代的冷暖人生:转型微商还债


中新网太原3月23日电
作者 李娜
初春,山西省太原市长治路一所仓库内,装着日本化妆品、美国洗衣精的快递箱堆成小山,29岁的微商武晶晶踮着脚清点高架上的货物。她衣着简单,仅手腕上的卡地亚首饰还残留着昔日煤商的豪富痕迹。
近年,随着煤炭行业进入“寒冬”,煤炭大省山西的无数煤商陷入经济“泥潭”。23日,武晶晶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因煤炭行业低迷,她的家庭从拥有数十辆百万豪车到负债累累,仅用了数年时间。
和其父武贵元因煤暴富的粗犷型经济相比,煤商二代武晶晶选择的微商行业是一种基于互联网社交时代的新型经济模式。
山西省晋中市灵石县是一个典型的资源型县城,全县含煤面积达860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71.3%。
出生于灵石县一个农民家庭的武贵元只有小学学历,但是因特别善于交际,能从煤矿买到煤,能把煤炭卖出去,他很快靠贩煤起家。上世纪90年代初,他已拥有一个20多辆车的运煤队,这是灵石县最大的运煤队。每天早晨天未亮,他就出门找煤、找销路,直到很晚才回到家。
据武晶晶介绍,煤炭从出坑口到抵达港口,中间要经过3、4位中间商,每个环节都有利润。而武贵元就是其中一环,靠将煤炭运到省外挣钱。1995年左右,他在晋中市平遥县承包了一个铁路货运站,将煤炭运到山东、河北等地。
2000年左右,中国经济一路腾飞,煤炭需求狂涨,吨煤价格从最初的不到200元/吨一路飙升到2008年7月的1070元/吨。山西迎来煤炭“黄金十年”,武贵元等煤商搭上“顺风车”。
武晶晶说:“最大的感觉是不缺钱,我们到天津买宝马汽车,再开回来。家里有数家洗煤厂、一家养老院、一家化工厂和一个私人会所。”生意巅峰时期,悍马、宝马、奔驰等数十辆豪车停在她家的养老院内。而她的一套首饰动辄价值上百万元。
大学期间,武晶晶开始为父亲供煤,从煤矿将煤运到货运站,赚差价,“别人每吨煤赚10元到30元,我只赚3元,最多5元。”最辉煌时,每天有200辆大车替她运煤,一天运3万吨。按照每吨煤3元的利润计算,她每天能赚6万元。
她到外地买煤时,身背一个双肩包,包里装着数十万元现金,晚上在旅店休息时,枕着背包睡觉。
从2012年开始,在需求减少、产能过剩、环保压力加大等因素影响下,山西煤价一路下跌,企业利润大幅下滑。据公开资料显示,目前,山西的吨煤坑口价在180元到190元,而成本价在278元到340元,即每吨煤亏100元左右。
而武家的生意正是被下游产业拖垮的。武贵元的一位朋友和河北一家企业分别欠其3000万元和5000万元煤款,至今无法偿还。
银行纷纷抽贷,催促武家还贷款。因资金链断裂,武家只能宣布破产,豪车、豪宅全部抵押。目前,武晶晶名下没有任何资产,出行只能以出租车代步。
据商务部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电子商务交易额预计为20.8万亿元,同比增长约27%。包括微商在内的互联网经济成为推动中国经济的新增长点。武晶晶意识到,她必须改变之前的经济模式。
2014年,武晶晶开始二次创业,向亲朋好友借了300万元,通过朋友从香港、日本、美国等地代购回奶粉、化妆品、衣服等优质产品,在自己的微信号“武有才”朋友圈销售。
因交友广泛,她的微商事业迅速发展,目前,一个月的流水账为70多万元,纯利润约为20万元。最火爆的那次,她卖原汁机,三天赚了2.5万元。
武晶晶希望未来能扩大销售规模,让自己的“全球百货超市”货物种类更加丰富,“努力赚钱还债。”(完)
新华社北京4月3日电 题:慎终追远,我们还可以这样做——清明节新丧葬风俗扫描
新华社记者潘德鑫、王新明、李放
清明节至。千百年来,放一挂鞭炮,哭一曲悲歌,烧一沓纸钱……人们以这样的方式追思先人。
时代变迁,如今,一棵树、一坛花、一面墙、一片海,甚至是一张虚拟的“网”……越来越多的人按新风俗祭奠逝者。
岁月之河中,不变的是慎终追远的文化内核,变化的是“思时之敬”的祭奠方式。
让我们在缅怀中珍重生者,在追思中感悟生命,在感恩中传承责任。
一树一花凝聚追思
1日清晨,贵州省六盘水市六枝特区城郊,春雾弥漫在仙鹤山生态陵园。家住平寨镇的姜萍和姐姐一起来到父亲墓前,轻轻将一束鲜花放在地上,低下头,闭上双眼,双手合十。静默中,姜萍和姐姐用心向父亲诉说着思念。
姜萍父亲的墓葬很特别:一块不足0.3平米的石板,上面雕刻着逝者的姓名和生卒年月,石板下安放着骨灰。这样的墓碑共有十四块,紧紧相连组成一长方形花坛,花坛中除了花草,还种植着红叶石楠和茶花,静谧肃穆。
“花坛葬是一种生态安葬方式,将逝者骨灰集中安葬在可降解的花坛内,3个月内骨灰将与泥土、鲜花融为一体,让逝者安详地回归大地。”仙鹤山生态陵园有限公司办公室主任鲁千元说。在这个生态陵园内,有57户选择了草坪葬,59户选择景观壁葬,15户选择了花坛葬。
花葬、树葬、草坪葬等新的生态墓葬形式正被越来越多的家庭接受。
在广西柳州近日举行的集中公益花葬仪式上,111名逝者的家属近400人在西山公墓十余平米的花葬区埋葬下亲人的骨灰。
在辽宁沈阳,骨灰入土植树纪念林内,有的松树已经郁郁成林,有的才被刚刚种植。已经有36万逝者长眠树下,铲子和水桶成为祭奠者在清明或平时扫祭必带的工具。
北京市南四环思亲园里有一片冬青林,每棵冬青树下安放着一块小小的铭牌,上面刻写着逝者的名字。一位前来祭拜的女士说,她的父亲就安葬在其中一棵冬青树下,生前最爱养花植草的老人,一定会喜欢这片绿色。
“贵州鼓励花葬、树葬等生态安葬方式。”六枝特区文明办专职副主任程慧说。清明节期间,在六盘水梅花山公墓、六枝仙鹤山生态陵园选择生态安葬的家庭,可以享受全程免费。
民政部等九部门近日联合发布了《关于推行节地生态安葬的指导意见》。《意见》明确,到“十三五”末,在巩固和提高全国年均火化率的基础上,较大幅度提高节地生态安葬比例,建成一批具有示范效应的节地生态安葬设施,初步形成覆盖城乡的节地生态安葬公共服务网络。
为吸引民众选择生态安葬,《意见》要求有条件的地方建立奖补制度,把不占或少占地的生态葬纳入奖补范围。同时,鼓励探索建立环保殡葬用品补贴制度。北京、天津、山东等地已经出台了地方配套政策鼓励引导殡葬改革。
“孝还是不孝,看的不是葬礼有多排场,墓碑多高多大,而是看尊敬、深爱老人的一颗心。”姜萍的话代表着越来越多选择生态墓葬的人们的心声。
一水一壁寄托诚敬
在福建、山东等沿海地区,越来越多的人选择让故人“魂归大海”。
“以后,我和孩子会去青岛住,天天能见着海,就等于每天能见到父母。”济南市民张东祥告诉记者。他母亲去年底过世火化后,他在今年预约了海葬。“到时候把父亲的骨灰从骨灰堂取回来,跟母亲一起海葬。”
张东祥姐弟四人,起初并没有就以海葬方式送别父母达成一致。姐姐认为,四家凑凑,虽买不起好的墓地,买个一般的还是可以的,不需要海葬。张东祥和弟弟则认为追思老人不在于形式,不论怎么安葬老人,对老人真正的祭奠永远是在心里。
东顺海葬服务中心是山东省烟台市一家提供海葬服务的机构。中心的工作人员房女士告诉记者,2001年服务中心成立时,每年只有100人左右选择海葬,之后逐年增多。现在,每年大约有1500人左右会做这样的选择,增幅很快,中心有时一天能接到十几个预约。
按照计划,今年山东省有条件的市区将至少开展一次骨灰撒海活动。为给有需要的家庭提供更好的服务,山东省节地生态安葬撒散信息服务平台已正式启用,通过互联网提供殡葬信息服务。
在浙江,清明节前夕,海风凛冽中首次举行五地联动海葬,来自舟山、金华、宁波、嘉兴、诸暨五市的家庭从舟山市普陀区金外滩码头上船,把挚爱亲人的骨灰撒向大海。
一泓碧水可寄哀思。还有不少地方开始探索壁葬、村建骨灰堂等集中安葬方式。
记者在北京市南四环思亲园看到一面长约10余米、厚约1米的墙壁,墙体正面分布着井字形的壁葬格,大小可放入骨灰100余份,格位口用石材封死,石材外表面就当作墓碑,刻上碑文。壁葬墙的背面,雕刻着弘扬孝道的壁画,墙的前方有两棵盛开的樱花树,微风徐来、落英缤纷。
根据北京市《关于全面推进绿色生态殡葬建设的意见》,到2020年,将力争骨灰安葬生态化比例达到年安葬量的50%,骨灰撒海数量达到年火化量的4%以上,骨灰景观撒散数量达到年火化量的2%以上。
在福建,长汀县民政局局长叶腾说,近年来包括长汀在内的闽西客家地区,死人与活人争地的问题日益突出。为此,长汀在乡村推行“坟改堂”,遗体火化后骨灰集中在乡村骨灰堂存放。
“类似壁葬、骨灰堂这样集中安葬的方式,既节地又安全。目前,全县290个行政村,约一半已经建了标准化的骨灰堂。骨灰堂80至100平方米不等,可以存放1000个骨灰。”叶腾说。
一点一网汇聚深情
炫彩礼炮,缭绕炉烟,点点烛光……一场特别的祭奠,礼仪周全、肃穆庄重。不同的是,这是网上的祭奠。只需怀揣追思,轻点鼠标或轻击屏幕,每个字、每篇文章,都书写出和逝去亲人的心灵对话。
近年来,网上祭祀、微信祭奠、手机送“鲜花”等“虚拟”祭奠方式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和采用。很多网站也根据中华民族的传统祭祀礼仪和风俗,提供了既具仪式感又富人情味儿的祭奠平台。
点开“中国清明网”,访问者可为故去的亲人创建网络私人纪念馆,并在馆内设置含有墓碑、青山、花卉的场景。纪念馆里设置了“静默一分钟”“点三炷香”“生平事迹”“留言”等板块,祭奠者可在哀乐声中,为逝者献花、上香、烧纸钱、鸣放礼炮、留言。
“又是一年的清明,儿子在外地不在家,不能前往墓地扫墓祭奠,只能在网上的专用地给您们祭祀了!愿您们能福泽您们的子孙!”董清(化名)在其已逝父母的网上纪念堂里的留言。
“不忘先烈抛忠骨,民族复兴中华魂”,清明节,人们“指尖祭奠”,告慰先烈在天之灵。中央网信办、共青团中央联合开展的“清明祭英烈 共铸中华魂”主题宣传教育活动近日在网页、微博、手机三大网络平台和各地线下同步启动。
已连续开展15届的“清明祭英烈”网页献花留言活动中,展示了数万名革命英烈的事迹,以及红色典藏、烈士诗抄等学习内容。在手机活动页中,参与者可在线参观“3D全景”人民英雄纪念碑,并亲手为碑文描金、在签名墙写下名字。
网友“李韩lhlh”留言:如今的幸福安康是无数革命烈士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换来的。今日中国,繁荣昌盛,各方面都在飞速向前发展。烈士们,今日的中国,一步步变强,明日中国会更加强大。
程慧说,2014年以来,六枝特区民政局联合六枝在线网、“掌上六枝”微信公众平台举办了3届“绿色清明、从我做起”的万人签名及网上祭祀活动。第一年就有近6万人参与在线祭祀。
“‘小葬于墓,大葬于心’,随着时代变迁,‘生态’正成为中华民族祭葬新风尚。但是,无论树葬、花葬还是海葬,形式虽然变了,但中华儿女慎终追远的共同文化肌理始终如一。”山东大学社会学教授王忠武说。(参与记者娄辰、涂洪长)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