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私家侦探收费Tel: 187-5837-6061- QQ:173906704】【不成功不收费】公司竭诚为您提供:私人侦探,私家侦探服务,婚外情调查,手机清单查询,微信信息查业从事婚外情调查取证,婚姻调查,外遇调查取证,商业调查,定位找人等私人侦探调查业务
红网长沙县站4月6日讯(星沙时报记者 罗展 通讯员 郑梁)近日,在长沙县特立路特立公园站等乘公交车的细心市民发现,原本设立在道路中间的公交候车站不见了,而是搬到了附近的人行道上。昨日,记者从长沙县交通运输局获悉,近期正在对特立路上的特立公园站、县乡镇企业局站和长沙师范站3对岛式站台进行改造。
4月5日上午,记者来到特立路特立公园站,发现原本设立在这里的岛式站台已经只剩下一个“孤岛”了,公交站牌已经往后移位到人行道上了。
“以前设立的岛式站台,占用了道路的面积,现在移到人行道上安全多了,还不占地方。”长沙县公共客运管理所相关负责人介绍,岛式站台直接占用机动车道建设候车岛,后方设计为非机动车道,导致人、车混杂,安全隐患大,且乘客上下车及候车时存在安全隐患,公交车靠站时也容易发生事故。
县公共客运管理所从3月底开始对三对岛式站台进行改造,已完成三对站台的移位,目前已移交市政局将设立在道路中间的岛式站台进行拆除,建成港湾式公交站。
原标题:透视干部“走读”现象:年轻公务员大多不愿扎根基层
作者:蔡沁
“干部像候鸟,频往家里跑;白天寻不见,晚上影难找;办事得赶早,晚了就白跑。”这是群众对“走读干部”的形象比喻,也反映了群众对这种现象的反感。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全面从严治党,加强作风建设,党心民心为之一振,党风民风为之一新!但从近期报道的案例来看,仍存在少数干部“走读”的情况。如何才能让干部自发自觉地“身在心也在”?值得我们深思。
干部“走读”关乎作风,更关乎血肉联系
工作在乡镇,居住在城里,工作长期迟到早退,把工作的地方当成了随便逛逛的地方,干了什么、人跑到哪里去了,组织和群众都不知道。有事要找他,众里寻他千百度,颇费周折。干部“走读”,看似小事,实则大事。其本质上反映的是干部作风问题,这关乎干群及党群的血肉联系,不容忽视。
四川省绵阳市盐亭县富驿镇副镇长杨沅鑫在富驿镇工作,妻子在绵阳市区,父母在盐亭县城居住。因为工作地点和家庭住址不在同一地,经常要来回奔波。有一次,该县督查组到富驿镇暗访,发现本应值班的杨沅鑫不在岗。第二天一早,督查通报传遍了全县。“有的干部上班迟、下班早,群众来办事找人找不到,再找明天到。”河南省某市纪检监察干部小杨说,“这种现象,让办事群众吃闭门羹,伤透了心。”
此前,江西省分宜县曾对距分宜县城7公里的湖泽镇进行突击检查。检查发现,该镇52名干部中就有13名干部不在岗,仅有39名干部住在镇里,“走读”比例高达25%。“很后悔,当时没有意识到错误这么严重!”被通报批评的分宜县双林镇“走读干部”刘刚(化名)检讨说。刘刚的女儿那段时间恰好要参加中考。于是,刘刚下班后没有请假就直接回到了县城家里。
“干部如果‘走读’,难以在第一时间处理工作中的突发状况。”江西省遂川县某乡镇干部小罗表示,基层乡镇经常会遇到各种突发情况,若得不到及时处理,甚至会酿成大祸。据媒体报道,我国西部一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某乡镇领导的家都在县城。一天晚上,该乡党委书记和乡长都回城了。森林发生大火,村民来找乡领导却找不到人,县领导想了解火灾情况,打电话才知道乡长在县城。尽管最终火灾被扑灭,但这一事件在当地造成很恶劣的影响。
广西壮族自治区纪委法规室主任黄朝阳认为,一些干部“走读”专车接送,增加财政负担,干部“走读”还拉大了干群距离,与党的群众路线背道而驰,是脱离群众、作风飘浮、官僚主义的具体体现。
多重因素养成干部“走读”新“土壤”
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全国共有6484名“走读干部”被查处。表面上看,干部“走读”是迟到早退,纪律松弛的小问题;实际上是脱离群众,思想作风“大顽疾”。治病,应该找准病因。
部分基层干部认为,如今,不少县级干部都是厅局交流而来,他们的家原本就在城市,一些县领导经常不在县里,热衷于向上争取“项目”“资金”,在基层则习惯于以会议贯彻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在他们中间“走读”现象时常发生。
广西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专家罗国安认为,年轻一代公务员大多不愿扎根基层也是干部“走读”的重要原因之一。目前,选调生、公务员队伍大多是学历较高的大学毕业生,要么长期在城市生活,要么向往城市生活,他们不安心长期扎根基层,而是将基层当作跳板,因此他们往往成为“走读”的主力军。
陕西省某县组织部门一位负责人说,对群众反映强烈的干部“走读”问题,县领导也很头疼。有时候不仅带队明察暗访,还利用视频设备等对各乡镇的领导进行“视频点名”,或者给值班办公室打电话抽查。但由于抽查的频率不高,无法24小时了解基层干部驻村值班的情况,导致有些干部心存侥幸,偷偷离岗。
除此之外,食宿条件不完备也是诱发干部“走读”的客观因素。某乡镇干部说:“吃住方面条件比较一般,值班住宿都是两人以上寝办合一的房间,夏天没有降温设备,冬天暖气不热,室内温度只有8度,留宿条件非常艰苦。”这些因素都导致基层干部“走读”行为的加剧。
“人下去了心没下去,导致作风不实,工作敷衍了事,电话远程指挥替代了在与群众接触中解决问题,主要是没有深刻理解新时期党的群众路线,没有把基层当作自己成长锻炼的沃土,没有对群众产生真感情。”北京市委党校姚桓教授说。
治理干部“走读”,留“身”更要留“心”
领导干部不能在责任辖区安营扎寨,不能真正把根扎下来、心留下来、责任担起来,就无法真正在感情上和事业上融入当地,群众路线就无法走通,当地长远发展也难以得到认真谋划。
治理干部“走读”,一些地方出台了住夜值班等规定:有的地方规定周一至周五都必须住在乡镇,周六日轮流值班;有的地方采取视频点名、指纹机签到、明察暗访、晚上查岗等措施,可谓煞费苦心。然而,这些规定与措施并没有达到预期效果。究竟该采取什么样的方法刹住干部“走读风”呢?
一些基层干部建议,可采取思想引导、党课教育、专题讨论等形式,让基层干部充分认识留在基层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通过新闻媒体进行正反面典型宣传报道,从而使一些存在“走读”苗头的干部得到警示。
有专家认为,解决问题的根本办法还是要靠制度。应建立健全干部管理考核制度,在干部考核上加以倾斜,让那些深入地方、心系群众的干部受尊重、受重用。同时,建立立体化的监督体系,严格问责制度,采取明察暗访、电话随访、实地检查等方式,给基层干部头顶架上“高压线”,从而使其坚守工作岗位。
除了对干部的严格管理之外,还要注重对基层干部群体的人文关怀,着力完善干部激励保障制度。中央党校教授辛鸣认为,领导干部也有享受家庭温暖的权利,因此对整治干部“走读”现象,政策制定应更合理化、科学化和人性化,在人情和原则之间、为民服务和对家庭负责之间寻找适当的平衡。
同时,为基层党员干部减轻负担和压力,要进一步完善基层干部的权益保障制度,改善基层干部工作、生活条件,逐步改善乡镇机关基本生活设施。对异地任职的基层干部,可落实带薪年休假制度,为其每年安排一定期限的探亲假,等等。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原标题:核桃鸡蛋 白领养生8大“补品”
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的生活压力也越来越大了,特别是白领们。那么,白领们如何养生呢?白领们养生的方法有哪些呢?白领吃什么能养生呢?白领养生的8大神“补”,鱼是首选,下面就随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白领吃什么能养生
鱼:是促进智力发育的首选食物之一。在鱼头中含有十分丰富的卵磷脂,是人脑中神经递质的重要来源,可增强人的记忆、思维和分析能力,并能控制脑细胞的退化,延缓衰老。鱼肉还是优质蛋白质和钙质的极佳来源,特别是含有大量的不饱和脂肪酸-3脂肪酸,对大脑和眼睛的正常发育尤为重要。
海带:海带含有丰富的亚油酸、卵磷脂等营养成分,有健脑的功能,海带等海藻类食物中的磺类物质,更是大脑中不可缺少的。
葵花子丰富的铁、锌、钾、镁等微量元素以及维生素E,使葵花子有一定的补脑健脑作用。实践证明:喜食葵花子的人,不仅皮肤红润、细嫩,而且大脑思维敏捷、记忆力强、言谈有条不紊。
芝麻:将芝麻捣烂,加入少量白糖冲开水喝,或买芝麻糊、芝麻饼干、芝麻饴等制品,早晚各吃1次,7日为一疗程,5~6个疗程后,可收到较好的健脑效果。
核桃:核桃因其富含不饱和脂肪酸,被公认为是中国传统的健脑益智食品,希望孩子们一定食用。每日2~3个核桃为宜,持之以恒,方可起到营养大脑、增强记忆、消除脑疲劳等作用。但不能过食,过食会出现大便干燥、鼻出血等情况。
鸡蛋:鸡蛋的蛋白质是优质蛋白质,鸡蛋黄含有丰富的卵磷脂、甘油三酯、胆固醇和卵黄素,对神经的发育有重要作用,有增强记忆力、健脑益智的功效。
牛奶:是优质蛋白质、核黄素、钾、钙、磷、维生素B12、维生素D的极佳来源,这些营养素可为大脑提供所需的多种营养。
南瓜:南瓜是β-胡萝卜素的极佳来源,南瓜中的维生素A含量胜过绿色蔬菜,而且富含维生素C、锌、钾和纤维素。中医认为:南瓜性味甘平,有清心醒脑的功能,可治疗头晕、心烦、口渴等阴虚火旺病症。因此,神经衰弱、记忆力减退的人,将南瓜做菜食用,每日1次,疗程不限,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白领们如何养生
上班族养生:多点瞌睡,少点奔波
不少上班一族都是利用睡眠休息时间来换取工作、娱乐。据专家指出,若一觉醒来没有清爽感觉,那么心脏病的发病机率会提高27%,还有可能会患上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因此,我们可以随时利用时间来补觉,随时随地打盹,少点奔波,保证身体健康。
上班族养生:巧克力加餐
每到下午时间,上班族人群都会感到精神不济。这时可食用巧克力加餐,补充精力。巧克力中的黄酮醇成分能够促进血液循环,帮助大脑增加血流量,让人的大脑运转速度加快,而且不会感到疲劳。适当地食用巧克力,还可以增加饱感,保持苗条身材。
上班族养生:办公桌保持清洁
据研究表明,办公桌上的细菌是厨房餐桌的100倍,马桶座圈的400倍。因为我们没有收拾办公桌,打扫卫生的习惯,经常在桌上凑合解决午饭为题,为细菌创造了繁殖的条件。虽然办公桌的细菌不会带来太大的麻烦,但是体弱病患者,抵抗力较差,则会受到细菌感染,引发疾病。因此,上班族养生的首要条件,就是保持办公桌的干净。
澳大利亚基础设施和交通部长达伦·切斯特3日说,将对印度洋岛国毛里求斯发现的残骸进行检查,以明确是否属于马来西亚航空公司MH370航班客机。残骸由一对度假夫妇在罗德里格斯岛发现。切斯特说,马来西亚政府正和毛里求斯方面沟通合作。法新社援引航空专家的话报道,残骸可能是客机内部隔板。切斯特上月24日表示,在莫桑比克发现的两块残骸极有可能属于MH370航班客机,马来西亚交通部长廖中莱也发表同样看法。2014年3月8日,原定从马来西亚吉隆坡飞往中国北京的马航370航班客机失踪,机上载有239人。2015年1月29日,马来西亚民航局宣布这一航班客机失事,同时推定机上所有人员遇难。(陈立希 新华社微特稿)
母亲抱着女儿的遗像听审。
疑犯在庭审现场。
去年6月24日,从杭州来广州游玩的21岁女大学生许某失踪。几天后,她的尸体在广州大学城一洗手间被发现。警方于去年7月初抓获犯罪嫌疑人唐灼龙。昨日下午,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在番禺沙湾法庭开庭审理唐灼龙案,检方指控其犯故意杀人罪和侮辱尸体罪。
唐灼龙案原定于昨日上午在沙湾法庭开庭。一大早,被害人的家属、各路媒体记者等齐聚法庭外;法官、书记员、公诉人等也到了法庭内。但一干人等候了两个多小时,案件也未开庭。后来,记者从法官处获悉,由于被告人还没有从邻近的看守所押解过来,所以案件改到下午开庭。
13时许,唐灼龙戴着手铐脚镣被押进法庭。他身材敦实矮小,身着一身灰色衣裤,面色平静地朝旁听席看了一眼。
今年25岁的唐灼龙只有初中文化,是湖南省桂阳县莲塘镇青松村人。
检方指控称,去年6月24日下午15时许,唐灼龙在广州番禺大学城自行车馆西南侧通道,趁坐在该处藤椅上的被害人许某不备,从许某身后扼住她的颈部数分钟,致许某当场死亡。
随后,唐灼龙将许某的尸体搬进大学城自行车馆东门男厕所隔间,脱去被害人的衣物对被害人尸体进行猥亵,并盗走被害人的现金300元、三星手机一部、身份证、银行卡等物,并将被害人的背包、雨伞、眼镜等物品丢弃在案发现场的垃圾桶内,后逃离现场。
经法医鉴定,许某的死因系因外力作用呼吸道(如捂口鼻、扼颈等)致机械性窒息死亡。
2015年7月2日19时许,唐灼龙在番禺区小谷围街大学城穗石村双桂街9巷某出租屋被警方抓获。
检方认为,唐灼龙的行为应当以故意杀人罪和侮辱尸体罪追究其刑事责任。
案情还原
掐死女生后怕被发现 搂尸体半小时扮拍拖
据公诉人当庭出示的证据及唐灼龙的供述,案发前两三个月,一位化名为星星的女子在唐灼龙的淘宝店上买东西,两人发展成为男女朋友关系。
星星的职业是在大学城某高校图书馆卖东西。案发当天,唐灼龙谎称自己是大学生,试图进图书馆,被工作人员阻止。
据星星的证言称,她已怀孕,她告诉过唐灼龙她怀了唐的孩子,但实际上孩子是她老公的。案发当天上午,唐灼龙喝了一瓶二锅头,自称感到有些厌世。他到案发地看到了独自一人的许某,便上前从背后扼住许某的颈部。突然遭受袭击的许某喊了声“救命”,并用手抓唐灼龙的手,但唐灼龙并没有放手。公诉人说,从监控视频中可以看到,唐灼龙掐许某时特意将身体下蹲重心下移,可见下了狠手。大约掐了三四分钟后,唐灼龙说发现被害人没有动静了才感到害怕,他发现其既没有呼吸也没有心跳。
由于担心被发现,唐灼龙和已经当场死亡的许某坐到了一起,还将许某的头揽过来佯装情侣。在此过程中,唐灼龙翻了许某的背包。坐了大约半小时后,唐灼龙将许某的尸体扛到了附近的自行车馆厕所,随后又返回现场将被害人的现金、手机等物品放在身上,将水壶、背包等扔到了附近,再次回到厕所。
作案后
用假名将被害人手机卖掉
对于回到厕所后的情形,唐灼龙在侦查阶段曾有过不同的供述。其中有一次他供称自己曾猥亵并意图强奸尸体,但由于感到害怕,没能得逞。但是,昨日庭审中,唐灼龙从始至终一直矢口否认该行为。
“那你为什么脱掉被害人的裤子?”
面对法官的这个问题,唐灼龙称,这是为了伪造强奸的现场,让人以为是别人干的。
后来,唐灼龙离开了厕所,回到住处,他将许某的身份证等剪碎,和自己的衣服一起扔掉。次日一早,他又用“陈明”的化名,将被害人的手机通过快递公司寄往外地卖掉。
从6月24日到7月2日被抓,唐灼龙还像没事儿人一样生活,期间见了女朋友星星,还去东莞玩了一趟。
12下一页 12下一页
正值中国传统节日清明节期间,乐山城区水晶城小区门口的一道横幅,在被拍下发在网上后却惹来了争议。因为横幅的内容是,“恭祝全体业主节日快乐!”有业主对此表示反感,清明节是外出扫墓、祭祀亲人的日子,怎么快乐得起来?还有业主表示,假如有人对自己说“祝你清明节快乐”,虽然说不出哪里不对,但听起来心里总觉得别扭。那么,清明节到底能不能祝福节日快乐?这也引发了网友的广泛讨论。(4月4日中国新闻网)
无独有偶,去年3月30日,不少中国移动用户收到了10086发来的短信“尊敬的4星客户,您好!清明将至,陕西移动提前恭祝您节日快乐……”大多数用户感到“太郁闷”。由此看来,平时国人常说的“礼多人不怪”并非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
虽然,古人的清明节不仅有“路上行人欲断魂”的一面,还真有“快乐”的一面。据重庆工商大学民俗专家段庸生教授介绍,清明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并有“十日前八日后”及“十日前十日后”两种说法,就是说,近20天内均属清明期间。过清明最重要的习俗虽是祭祀,但还会乘着清风踏青、放风筝、吃寒食、插柳、荡秋千、蹴鞠、马球、射柳等。人们祭祀扫墓时庄严肃穆,规规矩矩,但仪式结束后,就变得非常轻松,从对逝者的尊敬中转入自然的亲近。这从古代反映清明扫墓的图景中可以看到,各家各户的孝子贤孙会借着祭祀后的机会,尽情游乐,活动的项目还很丰富多彩。像唐末《长安清明》中“紫陌乱嘶红叱拨,绿杨高映画秋千”就是如此。
然而,自从2008年清明被国家定为法定假日后,由于时间短促,而古来之的清明节活动已扩散开去:“郊外踏青”早被“春游”代替;“插柳,植树”已确定了“植树节”;“荡秋千”在公园里随时可荡;“放风筝”在广场上时常可见;“蹴鞠”更是发展成为“世界第一大运动”——足球;“打马球”似乎不在骑马,而取而代之的则是“打高尔夫球”或“曲棍球”了;“射柳”早已成“射箭”运动了……随着时代的变迁,节日的内容有所削减,节日的内涵自然会有所变化,因此,“清明节的活动是追悼先人、寄托哀思”成为大多数国人的心目唯一的理念。
若有人不识时务地以“清明节快乐”来祝福时,被“祝福”的人不但不会高兴,反而会生气,不满,甚至觉得这是在诅咒自己。以后在清明节时,应该尊重他人的认知和习惯,三思而后行,避免引起尴尬和反感。——这也许是“清明节快乐”让人“不快乐”的原因了。
文/林日新

原标题:阿根廷击沉中国渔船事件初审被迫延期 原因:没中文翻译
【环球网报道】阿根廷击沉中国渔船事件又有新进展。据英国广播公司(BBC)3月18日报道,阿根廷罗森州联邦法庭宣布,由于缺乏国家认证资格的中文译员,法庭对被控侵入阿根廷专属经济海域非法捕捞而被击沉的中国“鲁烟远渔10号”船长的初步审讯已被迫延期。
中国渔船被阿根廷击沉事件发生后,北京外交部和中国驻阿根廷大使馆紧急向阿方提出交涉,表达严重关切,要求阿根廷政府切实保障中国船员安全和合法权益,采取有效措施杜绝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罗森省联邦法庭法官雨果·萨斯特雷(Hugo Sastre)当地时间18日下午向“Telam通讯社”表示,法庭透过一般译员对“鲁烟远渔10号”船长初步了解后,将待外交部指定的中文翻译协助展开 正式立案调查,目前日期未定。BBC报道称,由于阿根廷政府行政效率不彰,延期可能数周或更长时间。
据了解,“鲁烟远渔010号”是在阿专属经济区以外海域沉没的。目前,各方对渔船是否越界作业、是否存在过度执法等问题仍存有争议。
此前,据阿根廷媒体报道,阿海岸警卫队巡逻舰“在阿根廷专属经济区发现了这艘中国渔船,多次警告无效后开始朝渔船船头开枪射击”,追赶过程中渔船下 沉,船员弃船逃生后全部获救,无人员伤亡。包括船长在内的4名船员被阿海岸警卫队扣押,他们被控“涉嫌非法捕鱼”和“对抗执法”。
比利时政府官员1日说,为把恐怖主义威胁挡在门外,比利时将推出一项新规定,要求来自非欧盟国家的“新居民”签署一份“价值观认同承诺书”,声明自己认同当地价值观等各种观念,否则将无法获得居留资格。
这一消息传出后,立即招致一些难民相关组织质疑。这些组织认为,这一承诺书是对难民的歧视,将加重“本地人”对难民群体的偏见。
【拟放“大招”】
这份“价值观认同承诺书”由比利时联邦移民国务秘书特奥·弗兰肯起草。他通过发言人表示,这一提议有望在未来几个月内在议会获得通过,随后开始实施。
根据这项新规定,在比利时境内居住超过3个月的非欧盟国家“新居民”将被要求签署这份承诺书。在承诺书中,他们将表明自己接受当地的价值观等各种观念。此外,他们还将承诺,一旦发现恐怖主义行为相关线索将及时上报,以防止恐怖主义袭击发生。
如果上述“新居民”拒绝签署承诺书,他们将被取消在比利时的居留资格。来自欧盟国家的新移民以及学生等群体则不需要签署。
弗兰肯的发言人洛朗·穆坦巴伊说:“许多人来自与比利时价值观不同的国家,他们来到比利时居住。如果他们想在欧洲开始新生活,这没有问题。但他们必须首先签署这份承诺书,接受我们的观念。”
根据穆坦巴伊的说法,如果“新居民”被比利时政府认为无法充分融入当地社会,他们将不能继续住在比利时境内。
自去年难民危机爆发以来,“融合”成为欧洲媒体关注的热词。穆坦巴伊表示,布鲁塞尔上月发生的连环恐怖袭击再一次证明,有必要要求“新居民”签署融入当地社会的相关承诺书。
3月22日,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机场爆炸现场拍摄的伤员。新华社发
【被指“歧视”】
比利时政府推出“价值观认同承诺书”的消息传出后,立即招致一些难民相关组织批评。这些组织表示,这份承诺书是对难民的歧视,将会加重当地居民对难民群体的偏见。
比利时一家难民相关组织的负责人迪迪埃·范德斯吕克说,这是比利时移民部门的“赶人”新手段,是一种“多余的工具”。
范德斯吕克同时表示,如果要求“新居民”签署承诺书,让他们声明自己认同当地一些价值观,包括男女平等和同性恋权益等,这等同于暗示他们此前拥有不同的价值观,可能激起当地居民对他们的偏见。
他说:“所谓‘融合’的过程,要从在当地居住开始,而不是签署一份承诺书就能融合。这不是欢迎人的好方法。”
布鲁塞尔发生恐怖袭击后,比利时政府近日连放“大招”,以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比利时司法部上月宣布,将着手寻求今后单独关押监狱中的“高危人员”,以防他们在狱中散播极端思想。(张旌 新华社专特稿)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