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兴哪里有手机监控器Tel: 187-5837-6061- QQ:173906704】【不成功不收费】公司竭诚为您提供:私人侦探,私家侦探服务,婚外情调查,手机清单查询,微信信息查业从事婚外情调查取证,婚姻调查,外遇调查取证,商业调查,定位找人等私人侦探调查业务
“一键下葬!云尽孝”!“滴滴一下,马上出殡”!“第二碑半价”……以上,摘自一则最近刷屏朋友圈的段子,说人们“如何用互联网思维做殡葬”。这边,人们转发段子表示“哈哈哈”;那边,殡葬行业的专业人士真的开始着手把“互联网+殡葬”做起来了!互联网如何与殡葬行业“加”起来?“互联网+殡葬”又面临怎样的困难?未来路在何方?
办太空葬礼
互联网殡葬花样多
“互联网+殡葬”是个什么概念?业内人士把2015年称作“互联网+殡葬元年”!目前国内已有不少互联网殡葬平台,“彼岸”、“爱佑汇”、“一空网”等都是大热的名字。
上海上线的“一空网”,其定位是“一站式后人生殡葬服务平台!”登录其官网不难发现,其所提供的服务基本已覆盖了殡葬流程的所有环节,小到寿衣寿鞋,大到墓地葬礼,大部分服务都能“一键下单”!
而近期登陆广州地区的爱佑汇则将目光锁定在了“殡葬保险”上,他们日前推出一项名为“生前契约”的服务——被保险人身故后,爱佑汇将提供一系列殡葬服务,“提前锁定殡葬消费价格”。同时在爱佑汇网站上还免费提供二维码扫墓服务,将死者生平、头像等信息录入模板里,就可申请一款免费的虚拟或实体二维码, 分享到朋友圈或贴在墓碑上都能实现拜祭怀念!
而记者在北京彼岸网站上则发现,他们除了售卖殡葬用品以外,还有诸多殡仪服务,其中甚至包括了“太空葬礼”的服务:将死者的一小部分骨灰放入一个唇膏大小的标准容器,再放入太空舱内,而后利用火箭送入太空,价格从955美元到12500美元不等。
接受程度低
推广普及尚需时日
这些服务看起来“高大上”,但说到底无非都是殡葬流程中的必要环节。记者日前询问多位市民,发现目前虽然“互联网+殡葬”的模式已经出现,但公众接受度仍然有待提升。
在荔湾区西塱的德安楼业务大厅门前,爱佑汇的宣传海报和宣传册被摆放在了显眼的位置,业务大厅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今年1月左右这些海报就放置在此处,但是目前他并没有接受过任何顾客的咨询。
清明小长假前两日,众多市民在银河区域拜祭先人,记者随机采访几位市民,对于年轻人来说,他们对“互联网+殡葬”的概念颇有兴趣;但是对于不少老人家来说,他们甚至连“互联网+”的概念都不甚了解,更难以谈论“互联网+殡葬”了。
“这其实与广东人的观念有很大关系。”爱佑汇华南区的负责人告诉记者,他们在产品调研中也发现,相比起公司其他战略区域(华北、华东、华中、华西),广东人对于死亡的话题很是避讳。
同时也有业内人士分析,国人目前对于“网购”的看法比较“暧昧”,虽然方便,但信任度仍然不高,因此“互联网+殡葬”距离公众普遍接受尚需时日。
消费新趋势
改变老广生死观念
据爱佑汇华南区负责人介绍,“生死契约”4月1日正式推出,目前已售出4份,同时已有几十人预约,对于该产品的前景,该负责人还是很乐观:这是社会发展的趋势,“互联网+殡葬”能够促进殡葬行业发展,培养大众新的消费习惯,改变着老广的生死观念。
而“趋势”二字也是众多业内人士提到“互联网+殡葬”时的关键词。德安楼总经理李福泉去年到台湾交流,发现台北有的陵园在大厅提供免费wifi,在墓碑上有二维码,可以说是做到了真正的“二维码扫墓”。李福泉表示,德安楼目前正在将骨灰寄存资料全面“数字化”,比如经家属同意将骨灰盅图片放到网上,供无法回乡的人拜祭先人。
广州市殡管处处长梅向阳也表示,“互联网+殡葬”是未来殡葬事业的发展方向之一,互联网的介入能够让传统的殡葬服务有所改变。梅向阳介绍,今年银河地区的拜祭服务中,引入了羊城通支付拜祭台租金的项目,今后或许能够用支付宝、微信支付,体现更多科技化的元素。而对于殡仪 馆的服务,他们也正在尝试“互联网+”,如丧事预约等服务都将逐渐“上网”,让整个殡葬服务更加方便。
垂柳吐绿,细雨丝丝,清明节总是在微冷的初春悄然而至。活着的人去寄托哀思,清明是精神的传承。清明节不忘追念前贤,缅怀先人,社会之风俗道德也一定可以渐渐笃厚起来。
祭祖扫墓,寄托哀思。清明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它不仅是人们祭奠祖先、缅怀先烈的节日,也是中华民族认祖归宗的纽带。其中,祭奠祖先是清明最重要的习俗。中国历史上,寒食禁火,祭奠先人,早已蔚为习俗。这不仅仅是一个传统习俗,更是活着的人思念已故亲人的一种方式。再忙也要回乡祭祖,探望亲人,不忘本、不忘根,做一个孝顺的人。所以清明节我们既要缅怀故人,又要关心父母、看望父老乡亲,让我们时刻记得起乡愁、想得起乡音。
缅怀先烈,铭记历史。清明了,在学生时代,学校每年都会组织我们祭扫烈士墓。大家胸带小白花,在那些逝去的烈士墓前举手宣誓,低头默哀,在烈士墓前致敬,仔细地览读着革命先烈们的生平事迹,油然起敬之时,仿佛回到了那个革命年代。这庄严的、感动的场面,依然历历在目。缅怀先烈就是对先烈的尊敬和怀念,先烈们为了保家卫国,为了维护民族尊严,为了国家和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我们不能忘记革命先烈洒下的热血,不忘革命先烈用鲜血换来的幸福生活。我们要铭记历史、居安思危,用实际行动实现自身价值,同时也要教育后代记住历史,学会感恩。
传承习俗,弘扬文化。清明之时,正值春回大地,人们乃因利乘便,扫墓之余亦一家老少在村野乡间游乐一番。因为清明节的习俗除了祭奠先祖,踏青、插柳、游乐也是清明节的习俗。春回大地,神州处处欣欣向荣。选择清明出游,到大自然去感受春天的惬意,这自然是一件爽事。有的地方放风筝也是清明节的传统习俗,春分之下放飞风筝,也象征着放飞梦想。“植树造林,莫过清明。”清明节插柳植树的风习,据说是纪念发明各种农业生产工具并曾"尝百草"的神农氏;另一说是介子推死时所抱的柳树后来复活,晋文公赐名为清明柳,并折柳成圈戴在头上,此习俗后传入民间。虽然有着不同的典故源流,但这些风俗仍不离人们对春回大地的喜悦。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只有传承才能发扬光大。所以,我们在坚守习俗的同时也是弘扬传统文化。
追念前贤,民德归厚。在清明节,不论是思亲祭祖、缅怀先烈,还是传承习俗、弘扬文化,都需要我们懂得肩上的历史责任和历史使命——继承革命事业,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全社会有志之士都参与到实现中国梦这个伟大实践中。
文/吕海峰
进入4月,一季度国民经济运行数据即将公布。多方分析认为,虽然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但近期公布的多项经济指标均不同程度地反映出经济呈现企稳迹象,预计一季度GDP增速为6.7%左右。
国家统计局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3月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0.2%,比上月回升1.2个百分点,自去年8月以来首次回到荣枯线以上;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3.8%,比上月上升1.1个百分点,为近两年来的较大升幅,略高于去年同期水平。
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高级统计师赵庆河表示,一些积极变化开始显现,随着春节过后企业集中开工,以及近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推进,制造业生产和市场有所回暖。近期固定资产投资回升,房地产市场回暖,对生产和消费也带来一定的促进作用。
受稳增长政策措施的效果不断显现和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回升影响,今年前2个月投资增速小幅回升,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增长10.2%,增速比去年全年提高0.2个百分点。受工业企业产品销售增长加快,以及石油加工和化工行业盈利大涨的影响,今年前2个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同比增长4.8%,改变了2015年全年利润下降的局面。同时,房地产去库存进度明显加快,今年前2个月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增长28.2%,增速比去年全年提高21.7个百分点。
今年前2个月全国全社会用电量累计876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2月增速达到4%。此外,2月居民消费价格(CPI)环比和同比涨幅均有所扩大。受部分工业行业出厂价格涨幅扩大或降幅缩小影响,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环比和同比降幅继续收窄。
中国社科院近日发布报告认为,一季度经济增速或在6.7%左右。报告指出,由于一季度经济增长工业回落冲击较大,但投资企稳,充分考虑服务业加快增长的因素后,预计当季GDP增长6.7%左右,较去年四季度增速下滑0.1个百分点;居民消费价格温和上涨2.2%左右。
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研究员梁婧向《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一些因素将有助于经济企稳:一是投资实现“开门红”,投资结构分化明显,新开工项目爆发式增长;二是房地产去库存进程明显加快,销售量价齐升带动了前端土地和投资开发市场企稳,市场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三是能源和原材料价格出现新变化,PPI降幅收窄,CPI涨幅扩大。中国银行预计一季度的GDP增长率为6.7%。
方正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郭磊表示,从需求端的角度看,目前一些趋势正在强化。他也认为基建和地产前2个月表现释放出积极信号,并指出这轮铁矿石、原油和金属价格反弹带动了不少行业的景气度和预期,后续工业企业利润和制造业投资大概率会随PPI回升而触底回升。
对于经济改善的可持续性,海通证券分析师姜超表示,3月经济形势改善几成定局,地产销量高增,乘用车、家电销售逐渐回暖指向终端需求较旺,而工业品价格普遍上涨、各行业库存持续去化也印证需求改善。同时,3月电力耗煤降幅收窄,钢铁、化工开工大幅走高,意味着需求回暖和盈利改善已带动生产扩张。但未来经济存在三大隐忧,令改善持续性存疑:一是地产销量增速反弹易因高基数衰竭,二是盈利改善持续性仍待观察,三是美元加息悬而未决,或对国内经济形成冲击。
梁婧也表示,与去年同期相比,今年前2个月一些重要经济指标还在继续回落,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效应叠加,经济企稳的基础不牢固,自主增长动力依然不足。工业、投资、消费等一些重要经济指标增长放缓,进出口增速更是大幅下滑,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
为应对未来的下行压力,保证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增长区间,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经济发展研究组建议,要财政货币政策相互配合,供需两端着力。从财政政策看,一是适当增加必要的财政支出和政府投资,二是实行减税政策,降低企业成本和提高企业运营效率,三是阶段性提高财政赤字率。从货币政策看,要保持适度的货币供应增速;配合供给侧改革,为实体经济提供适宜的流动性,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改革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防止人民币汇率竞争性贬值等。
原标题:风寒咳嗽怎么办 教你风寒咳嗽食疗方
风寒咳嗽主要表现为头痛鼻塞、流清涕,初起咳嗽咽痒,吐白色稀薄痰,舌质淡红,舌苔薄白。治疗应该辛温散寒,止咳化痰。可服用消咳喘、解肌宁嗽丸、半夏露、通宣理肺丸等中成药。下面为您介绍风寒感冒咳嗽食疗。
1、可乐煮姜
生姜1片,可乐适量,煮开后服用。可乐煲姜具有一定的散寒、止咳、提神的功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治疗感冒以及缓解咳嗽。除了对感冒具有一定积极作用外,可乐煲姜能帮助暖胃止痛,促进肠胃蠕动,也可以帮助加速身体的血液循环。
2、萝卜葱白汤
萝卜1个、葱白6根、生姜15克。用水三碗先将萝卜煮熟‘再放葱白、姜、煮剩一碗汤。连渣一次服。宣肺解表’化痰止咳;治风寒咳嗽,痰多泡沫,伴畏寒,身倦酸痛等。
3、烤橘子
将橘子直接放到小火上烤,并不断翻动,烤到橘子皮发黑、有热气从橘子里冒出来。稍凉一会,剥去橘皮,让患者吃温热的橘瓣。大橘子可以分几次吃完,小贡橘可以吃一个,一天吃2~3次。这种方法确实对化痰止咳有一定的作用。比药物治疗口感好、有营养价值。但是,最好连同橘皮一起吃,因为其药效主要集中在橘皮里。而且橘子由于含有大量的维生素c,对于病人的抵抗力提高能够起到促进作用,因此风寒感冒咳嗽者不妨尝试看看。
4、紫苏茶
准备紫苏叶16克,红糖适量。将干紫苏叶揉成粗末,用沸水冲泡后加糖,代茶频饮。紫苏叶味辛,性温,归脾、肺经,具有发表散寒、行气宽中的作用,故适用于感冒的初期。
5、葱白粥
大米50克,生姜5片,连须葱白5段,米醋5毫升,加水适量煮粥,趁热饮用。具有散寒、发热的功效,在治疗风寒感冒方面能起到一定的效果。
6、蒸大蒜水
取大蒜2-3瓣,拍碎,放入碗中,加入半碗水,放入一粒冰糖,把碗加盖放入锅中去蒸,大火烧开后改用小火蒸15分钟即可。喂给孩子喝蒜水,大蒜可以不吃。一般一天2-3次,一次小半碗。大蒜性温,入脾胃、肺经,治疗寒性咳嗽、肾虚咳嗽效果好。
7、核桃生姜饮
准备核桃仁5克、葱白25克、生姜25克、红茶叶15克,将上述诸药捣烂,与红茶一起放入砂锅内,加水煎煮,去渣取汁,温服后盖被卧床,待汗出。对风寒感冒后发热、恶寒、头痛等症有效。
8、蒸花椒冰糖梨
梨一个,洗净,横断切开挖去中间核后,放入20颗花椒,2粒冰糖,再把梨对拼好放入碗中,上锅蒸半小时左右即可,一只梨可分两次吃完。蒸花椒冰糖梨对治疗风寒咳嗽效果非常明显。
9、红糖姜枣汤
红糖30克、鲜姜15克、红枣30克。以水三碗煎至过半,顿服,服后出微汗即愈。驱风散寒;治伤风咳嗽。
10、豆豉紫苏粥
用紫苏叶10克、粳米50克、生姜3片、大枣3枚;先用粳米煮粥,粥将熟时加入紫苏叶、生姜、大枣,趁热服用。葱、生姜、紫苏与豆豉煮粥有发汗解表的作用,所以这个偏方主要对于风寒感冒的患者有效果,而且是对轻微感冒、初始感冒效果最好。
11、芥菜姜汤
鲜芥菜80克,鲜姜10克,盐少许。将芥菜洗净后切成小块,生姜切片,加清水四碗煎至两碗,以食盐调味。每日分2次服,连用3日见效。宣肺止咳,疏风散寒。治风寒咳嗽,伴头痛鼻塞,四肢酸痛等。
12、香菜汤
芫荽(香菜)30克、饴糖30克、大米100克。先将大米洗净,加水煮汤,取大米汤三汤匙与芜荽,饴糖搅拌后蒸10分钟,趁热一次服,注意避风寒;发汗透表,治伤风感冒引起的咳嗽。
13、麻油姜末炒鸡蛋
将一小勺麻油放入炒锅内,油热后放入姜末,稍在油中过一下,随即打入1个鸡蛋炒匀。孩子风寒咳嗽及体虚咳嗽时,每晚让孩子在临睡前趁热吃一次,坚持吃上几天,就能收到明显效果。
14、白萝卜蜂蜜饮
大白萝卜1个、蜂蜜30克、白胡椒5粒、麻黄2克。将萝卜洗净切片,放入碗内,倒入蜂蜜及白胡椒,麻黄等共蒸半小时趁热顿服,卧床见汗即愈;发汗散寒、咳化痰、治风寒咳嗽。
15、生姜萝卜饮
取新鲜干净的白萝卜500克、生姜30克、蜂蜜30克。萝卜和生姜去皮后切碎块,一起放入榨汁机榨汁,再加入蜂蜜即可饮用。生姜萝卜饮特别适合冬天风寒感冒引起的咽喉干痛、咳嗽、声音嘶哑等问题,若患者是风寒咳嗽就可尝试,老师、主持人、销售员等说话较多的人也可尝试使用。
16、玉米须橘皮
玉米须、橘皮各适量。共加水煎,日服2次;止咳化痰、治风寒咳嗽、痰多。
原标题:习近平会见捷克参议院主席什捷赫
中新社布拉格3月29日电 (记者 蒋涛)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29日在布拉格会见捷克参议院主席什捷赫。
习近平强调,中捷两国传统友好。建交以来,友好和合作始终是双边关系的主旋律,两国人民友谊在相互交流中日益牢固和加强。中方愿同捷方携手努力,密切高层交往,加强战略对接,充分发挥优势互补,深化经贸、产业、旅游、文化、体育等领域合作,加大人文交流,在战略伙伴关系这一新起点上,推动双边关系在新时期得到更大发展。
习近平指出,立法机构交往是两国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中捷关系深入发展离不开两国立法机构大力支持和积极参与。两国立法机构要完善和拓展现有交流机制,密切各层级友好往来,加强立法、监督、治国理政等方面经验交流,推动经贸、人文等领域互利合作,为巩固中捷关系民意基础、推动中捷关系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什捷赫表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成就令人钦佩,捷中两国合作潜力巨大。习主席此次对捷克国事访问,将提升两国关系,推动双方经贸、旅游、文化等合作深入发展。捷克参议院愿同中国相关机构密切交流,增进相互了解,共同努力为深化捷中关系作出贡献。
王沪宁、栗战书、杨洁篪等参加会见。(完)
黄菜的原料,一般是冬季种植的大青菜,因制作后菜色由青变黄而得名。
芥菜、白菜、萝卜缨子、白萝卜等等都可做黄菜,其中以芥菜做的最好吃,也最受人喜爱。
从时令上讲,现在应是蔬菜“青黄不接”的时候。“青黄不接”源自古老农耕时代的说法,《元典章·户部·仓库》上说,“即日正是青黄不接之际,各处物斛涌贵”。也就是庄稼还没成熟,陈粮已吃完。这种季节性的短缺现象同样体现在旧时餐桌上。如果回想在大棚种植技术普及之前的数十年间,每年农历三、四月之交,我们的餐桌上也是只有种类有限的几种蔬菜,如苋菜、笋、芥菜等当季生长的家常种类。在这种局面之下,主妇们通常会拿出各种办法,将匮乏变作丰富,用有限的食材调制出不同口味。可以说,每至青黄不接时,匮乏与饥饿是孕化食材的圣母。这些简单制成的菜品是我们日常口味审美的底稿,也是优雅吃相艺术的底线。
撰文/潇湘晨报记者 邹伯科 通讯员 姚武飞
当“烂菜”来吃,“蔬菜半年粮”
“每日都要来赶场,买些绿叶子菜”,3月23日下午,浏阳普迹的张开发像往常一样到镇上买了点小菜。尽管初春雨水充足,但乡村菜园子里的蔬菜品种并不多。笋、青菜等就成了餐桌常客。
在湘东地区,人们有一个独特的吃法,是将笋切碎与一种名为“黄菜”的菜炒着吃。黄菜的原料,一般是冬季种植的大青菜(芥菜)。青菜叶有很重的涩味,人们常吃的是下面的菜头,菜叶一般剁碎用来喂鸡、喂鱼。但在青黄不接的季节,菜叶是不忍心丢弃的,而是做成黄菜。
张开发做黄菜的通常做法是先将菜叶洗净、切碎,在开水锅里略煮,连菜带汤舀入装浆水的器皿,过一天半,菜叶发黄,汤汁变酸,便可食用了。
黄菜是最有亲和力的菜,它与各种菜都可以搭配着来。平常的做法有两种。首先是大众风格,妇孺皆爱。以猪油、蒜末、姜丝、干辣椒急火爆炒,出锅时淋两滴香醋,颇为开胃下饭。其次是醴陵特有,老少皆宜。将水分炒干少许,加水(最好是米汤)煮开,出锅时淋“二两”猪油即可。两种做法都无须放味精之类,吃的就是黄菜特有的“沤”味。
更早的年代里,黄菜在醴陵、浏阳一带是当“烂菜”来吃的,有“蔬菜半年粮”一说。吃黄菜得用大海碗盛之,稀里哗啦当饭,好进亦好出。若此餐吃不完,下餐又可回锅。
不过,无论是餐桌,还是酒店,黄菜都没个响亮的名字。据多年从事餐饮行业的邱湘仁介绍,作为醴陵人,他常听到美食评选活动时,有专家叹息,唉,此菜出身贫贱,档次低了些。几百年来,这黄菜始终还是黄菜。穷苦人家把它当作省钱省油的美味;而富贵人家,只有在换换口味时,才吆喝着问:“有黄菜冒?炒一盘恰哈,噶嗯是要寡油哒。”
曾是行销武汉三镇的“山珍”
虽然今日的黄菜只流传于乡间,难以登大雅之堂,但它在过去也曾有过辉煌。《醴陵县志》记载,民国时期湖南省政府主席何键,每年冬春都要派车采购,请老厨精心制作成称为醴陵名菜的“八宝黄菜”,并以此菜大宴宾朋。民国版《醴陵县志食货志》说到黄菜时也称;“近城谭家冲之蔸子黄菜,味极可口。”
醴陵文化学者武姚飞称,发明黄菜的时间至少应在清末以前。那时渌江水运发达,但行船吃蔬菜是个麻烦事。黄菜的出现也就有了这么一个传言,不知是谁家婆娘抱来大捆芥菜装到木桶里,此时船上一锅水刚刚烧开,粗心的丈夫将开水往桶子中一倒,随手盖上木盖,就开船了,中午做饭的时候,揭开盖子,桶中青绿的芥菜已经闷成了黄色,只好将就着吃,不想清爽的味道不失,还没了青菜的苦涩。更难得的黄菜浸在清水,既不腐烂,也不变味,随吃随取,极其方便。从此,醴陵的行船上就多了一只盛黄菜的木桶。
在随后,外出闯荡的船家把这种黄菜带到各地,使之名声远扬。以致当时的船家到汉口,当地货栈老板好奇,提开桶盖探视,惊问,此为何物?船家答曰,此谓黄菜,醴陵山珍也。货栈老板喜极,讨要几片回家,如法炒出,食之,果然爽脆无比。之后,汉口码头,每当有醴陵货船靠岸,便有附近商贩抢购这“醴陵山珍”。至此,醴陵黄菜,便在武汉三镇热销,直至后来抗战期间,黄菜才在武汉断了货。
米粑,立夏吃个子
如果说黄菜是人们在青黄不接时解决了菜的问题,那么吃米粑则是应对粮食不足的办法。在湘东地区,吃米粑的季节大体在立夏前后。这个季节在农耕上号称青黄不接。但满垄的早稻开始抽穗,早熟的品种已经灌浆。接下来就是最为忙碌的双抢了,前后不过一周到十天的样子,早稻要赶紧收上来,晚稻也要赶紧插下去。
一个双抢,是对身体的极端考验。这就有了个民俗:立夏吃个子。说的就是在立夏这一天吃汤圆,长身体,强体质。只是有的地方吃汤圆,有的地方熬粥喝,而醴陵、浏阳、攸县一带便是炒糖粳米粑粑。将大米制成米粑,做成便于保存、抗饥耐饿的食物,属一种应对青黄不接粮食短缺的办法。
3月22日上午,攸县人陈德福一家准备了十斤米,以粳米为主,添加少量糯米。先将这些米在石灰水中浸泡三天三晚,用手指一捻就能够挤出米浆来。然后上石磨,边磨边添水,称为水粉子。磨好的水粉子蒙上一层纱布,倒进一簸箕柴灰将粉子中的水分吸干。做粑粑的时候,将这粉子揉到起劲,随便团成圆球,下汤锅一煮,就是立夏汤圆个子。绵软香糯,又有几分嚼劲,滚烫滚烫的,就着加上糖的奶白色的个子汤,一起咽下去,麻麻酥酥的感觉一直延伸到喉头深处。吃不完的粉子大体能保存三四天,时间再长,就要生出酸味了。
在邻近的醴陵,人们有更好的法子:将这剩下的粉子做成粑粑,在油锅中煎熟。保存一周以上没有问题,也很方便携带。出门在外的人,囊中带着这种粳米粑粑,送人是一份有特色的礼品。错过了餐头,也可以直接当点心吃。
不过,当地正式的吃法还是要下锅炒上糖色。炒粑粑的时候,首先在锅中放上茶油,茶油不易凝结,粑粑冷却后仍能保持油汪汪、甜蜜蜜的看相。热油中添加砂糖,等砂糖完全融化开来,就是黏稠的油糖浆,把粳米粑粑下锅一炒,这甜甜的味道和黄黄的颜色就裹上去了,临出锅再撒上一撮熟芝麻。外面香、甜,里面却是本色的淡淡的粳米香味,久吃不腻。这才是真正醴陵风味的炒糖粑粑。

原标题:朱维群:污蔑和造谣不会把我打倒!
【环球时报记者 曹思琦 胡锦洋】全国政协常委、民族和宗教委员会主任朱维群27日表示,近日收到友人告知,有人在网上对其大肆造谣,编造其出卖活佛“指标”等多种谎言。朱维群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独家采访时称,这完全是无中生有的造谣,是低级下流的污蔑。
朱维群说,造谣者以自己的阴暗心理来看待我们党和政府的民族宗教政策。活佛转世必须遵循严格的历史定制和宗教仪轨,任何人都没有权利私自决定谁可以当活佛。我在中央统战部任上始终严格执行党和政府的政策和规定,履行自己的职务,严格依法办事,绝不会允许任何人利用活佛转世事务去谋取私利。
我相信我的工作是经得起实践和历史的检验的。
现在我还不清楚谣言具体操作者及其背景,但毫无疑问,这是一帮支持达赖集团,企图分裂中国的势力所为。至于其他对我的人身攻击,只能反衬出造谣者的卑鄙和无耻。
因为我长期从事涉藏和对达赖集团斗争的工作,势必会招致分裂主义势力的敌视和仇恨。
这是我的骄傲!这些谣言不会把我打倒,只会更加坚定我同分裂主义势力斗争到底的决心。

参考消息网3月20日报道 美媒称,李春珂1964年开始从事象牙雕刻,当时非洲大象的数量还处于上升势头。当时中国对象牙几乎没有什么需求,买一公斤象牙还不到7美元。但据拯救大象组织公布的研究报告称,如今的象牙价格已接近1100美元。
据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网站3月13日报道,虽说在李春珂的职业生涯中象牙价格出现暴涨,但过去18个月里,象牙价格几乎跌去了一半。
报道称,环保主义者对近来象牙需求量下降表示肯定,他们将此归功于提高动物保护意识的计划以及中国致力于清除境内的象牙交易。但在现年65岁的李春珂看来,这种态度上的转变对一种古老的艺术形式以及雕刻师们的生计都构成了威胁。
李春珂在北京的小公寓里一边喝着绿茶一边说:“象牙雕刻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中国人喜欢象牙雕刻,因为这是一种古老的工艺,象牙雕刻属于皇家艺术范畴。”
报道称,李春珂在国有工厂里干了50年,从小装饰品到用古代经典美景装饰整根象牙,他雕刻的作品可谓无所不包。但法律上的限制意味着,他现在很难在家里保存原始象牙了。
尽管如此,在李春珂家客厅的远侧,仍然有一个小工作室,里面摆着很多凿子、钻头及其他工具。有些工具是电动的,但大多数工具都是简单的手工工具。
他从一堆东西中挑出了几件用各种材料雕制的小雕塑。象牙的珍贵之处在于其密度高且表面光滑,它是进行精雕工艺的理想原材料。但目前还有其他一些选择。河马、独角鲸和海象的长牙也具有类似特质。
李春珂解释说:“没有象牙的时候,我们也使用蜂蜡和沉香木。”
李春珂展示了一个小马雕塑和一个古代神仙雕像,它们是用猛犸象牙雕刻而成的。猛犸象牙是从西伯利亚永久冻结带挖掘出来的,可作象牙的替代品。
李春珂回忆道:“(上世纪60年代)我们制作的很多雕刻品都出口到国外了,那些雕刻品必须体现中国的传统文化。如今,我可以雕刻各种主题的作品,其中包括现代生活主题。”
据李春珂估算,自从2013年从厂子里退休以来,他每年雕刻的作品不足10件,雕刻一件作品最长耗时两个月时间。
报道称,李春珂对偷猎大象的行为以及与象牙雕刻产业有关的黑市似乎感到很沮丧。他说:“我们都是合法的专业象牙雕刻师。我们使用的象牙都取自自然死亡的大象。我们应该保护野生动物。我喜欢动物,我还养了一只宠物狗。人类猎杀大象令我感到震惊。”
1989年全世界针对象牙颁布了禁令,但像李春珂所在的工厂这样的厂家仍然可以继续经营,因为中国目前仍允许在国内从事象牙交易。有项许可证制度允许继续进口取自自然死亡的大象的象牙或警方没收的象牙。
一个由前篮球明星姚明做代言的动物保护宣传运动指出,象牙消费——即便是有许可的象牙交易——助长了这一充满杀戮的恶性循环。
李春珂说:“姚明说‘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这只说对了一部分。我们还得思考如何传承中国的传统文化。当然,原材料可以用别的东西代替,这就是我的学生也使用木材和翡翠的原因。但有些精雕细刻只能在象牙上表现出来,这样的工艺就有危险了。”
在北京市中心的另一侧,李春珂26岁的学生李九龙和其他四名学徒共用这间工作室。一名雕刻师在坐着练习雕刻一小块木头。
虽说他的师父已上了年纪,不必去在乎象牙需求量不断下滑的问题,但小李必须多条腿走路。除学徒外,李九龙还在学习涂漆工艺。
李九龙可以通过“正当途径”获得象牙,但他还是将大部分时间都用在了雕刻其他材料上,如猛犸象牙。他解释说:“猛犸象牙在地底下埋了很长时间,因此可能有裂痕,颜色也可能有变。”
报道称,自2000年以来,从香港进口猛犸象牙的数量已经增长了两倍多。但这位年轻的雕刻师还是对象牙雕刻抱有一些希望,尽管象牙的需求量最近出现了下滑。
李九龙说:“确实,象牙交易今后不会是规模很大的生意了,但也不会灭绝。这毕竟是我们传统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象牙雕刻工艺会传承下去,也会保住自身的地位。” (编译/王超)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