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私人侦探价格Tel: 187-5837-6061- QQ:173906704】【不成功不收费】公司竭诚为您提供:私人侦探,私家侦探服务,婚外情调查,手机清单查询,微信信息查业从事婚外情调查取证,婚姻调查,外遇调查取证,商业调查,定位找人等私人侦探调查业务
原标题:李彦宏:人工智能是披着狼皮的羊
《中国青年报》(2016年03月28日04版)
本报深圳3月27日电(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潘圆)阿尔法围棋(AlphaGo)与人类棋手的大赛已经落幕,但人工智能引发的震荡迟迟没有散去。今天,在2016中国(深圳)IT领袖峰会上,李彦宏表示:“现在人们觉得人工智能很神奇,甚至产生一定恐惧,实际上人工智能只是披着狼皮的羊。”
李彦宏说:“网上有个段子说我是‘人类反抗军最后一个人工智能工程师’,实际上人工智能没有那么可怕,是一只披着狼皮的羊,看起来很可怕,其实它是很有益的,可以为人们所使用。”
“今天做的自动翻译,就是底层的人工智能技术,已经快要进入实用状态了。”他说,在台下与一位司长交流,谈到“人工智能可以替代什么职业”时认为,其中一个职业很有可能就是翻译,不论是同传还是随行翻译。将来翻译这个职业可能就不存在了。“技术会不断替代各种各样的东西。一方面它会给人们带来一定的威胁,但另一方面也不断地给人们带来收益。也许用共享经济的模式能够让人们最直接地从技术进步中获益。”
李彦宏认为,无论是人工智能,还是其他科技创新,都不是脑洞大开的结果,科技创新背后有两个巨大的推动力不容忽视。一个是战争,英国数学家、人工智能之父图灵之所以有那么多创新,一个原因就在于当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战争让人类面临死亡的危胁,人类的许多创造性被激发出来,由是产生了很多新科技。还有一个就是商业的力量,现在谁也不希望有战争,但可以鼓励用商业力量推动科技进步。
“很多科学进步,背后都有商业力量的推动。企业要思考怎么用商业力量推动科技进步。”他认为,其中竞争又是非常关键的因素。没有竞争,大家不会有那么大的创新劲头。“某种意义上,商业竞争带来的也是死亡的威胁,这个死亡是企业的‘死’。如果你一直以为你的公司不会死,这个公司可能慢慢真就死了;如果你天天觉得公司会死,你的公司反而会越做越大。”

中新网北京3月25日电(张尼)24日,北京市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26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修改《北京市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的决定,明确取消晚婚假,并增7天婚假,女职工产假最多可达7个月,新增配偶陪产假15天。
截至目前,为与新计生法相适应,推进“全面两孩”政策落地,已经有包括北京、上海、广东、福建、天津在内的至少15个省份修改了本地区的计生条例,各地的产假分别延长至128天到7个月不等。
15省份均取消晚婚假 部分地区增加婚假
随着北京的新计生条例出炉,目前,全国至少已经有15个省份修订了本地区的计生条例。这15个省份分别为北京、天津、山东、上海、浙江、安徽、江西、福建、广东、广西、湖北、山西、宁夏、四川、辽宁。
中新网(微信公众号:cns2012)记者注意到,上述所有省份均已取消了晚婚假,大部分省份目前都执行法定的3天婚假,但是北京、上海、福建、山西、辽宁5地则在取消晚婚假的同时,调整了原有的婚假天数。
其中,北京、上海、辽宁三地均规定,除享受国家规定婚假外,增加婚假7天,婚假天数达到10天。福建的婚假天数修改为15天。山西婚假天数修改为30天,在15个省份中最长。

15省份产假均延长:北京最多可休7个月
新计生法中取消了相关鼓励晚育的条款,但同时指出,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生育子女的夫妻,可以获得延长生育假的奖励或者其他福利待遇。因而,政策调整后,各地产假怎么休,也成为公众关心的话题。
目前已修改计生条例的15个省份中,均对产假进行了延长,延长后的产假天数在128天到7个月不等。
其中,天津、上海、浙江、广东、湖北5地均在国家规定基本的98天生育假基础上,增加了30天产假,将产假延长至128天。
广西修改本地区计生条例后,产假达到了148天。
山西、山东、安徽、江西、宁夏、四川、辽宁7地的产假均增加至158天。而根据福建省新修改的计生条例,无论生育一孩还是二孩,女方都能享受158天至180天的假期。
北京方面则对女职工休产假制度做出了更灵活调整,根据新条例:除国家规定的98天产假外,女职工还可享受30天生育奖励假;同时,女职工经所在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其他组织同意,可以再增加1至3个月的假期。也就是说,女职工产假最多可达7个月。

陪产假最少7天 广西宁夏两地长达25天
延长产假的同时,15个省份也对男方休陪产假或护理假制度作出规定。其中,最少的陪产假也有7天,最长的则多达25天。
15个省份中,天津、山东两地新计生条例明确,将给予男方7天的护理假。上海方面规定,男方可享受配偶陪产假10天。安徽除了明确男方享受10天护理假外,还规定夫妻异地生活的,护理假为20天。
北京、浙江、江西、福建、广东、湖北、山西、辽宁8个省份,都明确给予男方陪产假或护理假15日。
在15个省份中,广西、宁夏两地的陪产假时间最长,均达到25天之多,四川省其次,护理假为20天。
除了规定陪产假或护理假天数,不少计生条例中都明确强调,男性享受陪产假期间将视为正常出勤,工资福利待遇不变。
例如,四川新修订的计生条例中规定:“生育假、护理假视为出勤,工资福利待遇不变。”
广西方面也明确,“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生育子女的夫妻,除享受国家规定的假期外,女方增加产假50日,男方享受护理假25日。休假期间的工资、津贴、补贴和奖金,其工作单位不得扣减。”(完)
原标题:外媒:达赖被骂“叛徒” “藏独”内部矛盾因“大选”再升级
中国西藏网讯 3月24日,《纽约时报》发表文章指出,刚刚结束的“藏人流亡政府”所谓的选举已经“变味”。而且,基于达赖在“藏独”集团的位置,这次选举更像是在“给一个在位总统选副总统”。
文章分析,虽然“大选”最后的结果还未揭晓,不过观察从2015年10月就已经开始的“大选”整个过程,能够明显看出,对于已经80岁高龄的达赖喇嘛来说,建立起一个所谓的民主政体有多么困难。而达赖喇嘛近30年前开始采取的“中间道路”,在多数人看来是失败的。
文章称,民主选举是件复杂的事情,达赖喇嘛的“民主”从最开始就遭到反对者的攻击,离真正的民主制度也渐行渐远。如今,人们为了选举吵作一团,导致流亡藏人内部撕裂,这恐怕也是达赖始料未及的。
《纽约时报》认为,如今的“大选”已经演变成了一个中伤对手的局面,正在造成流亡藏人社群的分裂。“藏独”集团内部的一些“激进派”已经明确表示不支持达赖喇嘛提出的所谓“中间道路”,一位参与了初选的“激进派”候选人提出,应该把达赖喇嘛当叛徒来看待:“从政治史的角度看,那他就是个叛徒。”
“大选”中最热门的话题包括现任“流亡集团”头目在华盛顿办公室里摆出自己的肖像,而另一位竞选人的酗酒问题也非常严重。
当人们问目前的流亡藏人头目为什么在其办公室挂的是自己的肖像而不是达赖喇嘛的时候,他不得不闪烁其词为自己辩解。这不免让人想到,5年间现任流亡藏人头目与达赖喇嘛频传不和的消息。

这位激进组织“藏青会”出身的头目,自2011年“上任”以来,就有传言称其与达赖喇嘛的政治分歧愈加明显,并非坚定的“中间道路”信徒。只是鉴于自己的政治影响力有限,不得不借助达赖喇嘛的影响力为自己加冕。而回顾其5年任期,其不仅未能实现曾经的承诺,反而在以“中间道路”为表、以激进路线为里的政治逻辑中,让整个群体陷入“撕裂”甚至极端化的深渊。
也就是说,熟谙西方政党政治传统的“流亡藏人”头目走了一条投机取巧的路线,而他利用的,正是大多数流亡藏人希望改变目前窘境的想法和人们对达赖喇嘛的宗教崇拜。如此看来,背上了“叛徒”罪名的达赖喇嘛,在其眼中也只是一个可被利用的“招牌”而已。
对于此次闹剧频出的 “大选”,达赖本人尚未做评论,《纽约时报》称达赖的秘书也没有回应他们提出的采访请求。
“以公平原则固本强基,以合作手段驱动发展,以共赢前景坚定信心,为核能安全造福人类提供强有力、可持续的制度保障。”在华盛顿举行的第四届核安全 峰会上,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题为《加强国际核安全体系 推进全球核安全治理》的重要讲话,阐述中国主张,介绍中国进展,宣布中国举措,彰显了中国秉持的核安全理念与“言必行,行必果”的风范,赢得与会者广泛共 鸣。
核安全关系人类命运,核安全事件的影响超越国界,没有哪个国家能够独自应对,也没有哪个国家可以置身事外。自2010年首届峰会举行以来,特别 是第三届核安全峰会上习主席提出应“坚持理性、协调、并进的核安全观”、主张构建一个“公平、合作、共赢的国际核安全体系”以来,中国以实际行动诠释什么 是理念践行与责任担当。从已将核安全纳入国家总体安全体系、制定实施核安全中长期工作规划,到批准核安全领域所有国际法律文书、所承诺的国家核安全示范中 心提前竣工并运营,再到逐步增加向核安全基金捐款、中美成功举行首次年度核安全对话等等,充分彰显中国奉行精益求精的理念,充分证明中国坚持言出必行的原 则,充分表明中国心怀合作共赢的愿景。
在这样一个5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领导人出席的重要会议上,习主席庄严宣布了五项中国举措:构建核安全能力建设网络,推广减少高浓铀合作模式, 实施加强放射源安全行动计划,启动应对核恐怖危机技术支持倡议,推广国家核电安全监督体系。这五项举措,折射的是中国秉持核安全理念的一贯态度,表明的是 中国继续加强本国核安全、积极推进核安全国际合作的决心诚意与务实行动。
引人注目的是,习主席在此次峰会上提出了“四个强化”的中国主张。强化政治投入,主张的是凝聚加强核安全国际共识,对核恐怖主义零容忍、无差 别。同时要寻求治本之道,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铲除滋生核恐怖主义的土壤。强化国家责任,主张的是各国要担起确保核安全的责任,从国家层 面部署实施核安全战略,既要筑牢基本防线,又要制定全方位、分阶段的危机应对预案。强化国际合作,主张的是所有国家都要参与到核安全事务中来,努力打造核 安全命运共同体。强化核安全文化,主张的是强化法治意识、忧患意识、自律意识、协作意识这个核安全文化核心,促进学术界和公众树立核安全意识。习主席提出 的四点主张,富有深厚的中国文化底蕴,是加强核领域全球治理的中国智慧。
构建人类核安全命运共同体,这是中国与世界各国的共同责任。中国行动必能为推进国际核安全体系建设,加强核领域全球治理注入强大正能量。(国平)
(编者注:原文发于2013年6月27日)
近日“疫苗之殇”一组报道,将“疫苗不良反应”的问题再次呈现在公众面前。报道揭示了中国疫苗接种现状中存在的诸如技术落后、冷藏运输以及落后的管理等一些问题,并指出即使针对发生率极低的“疫苗受害者”也应该有相应的救助机制。然而这样一组采访颇为用心的报道,在二次传播过程中,仍然引发了诸多人对预防接种安全性的怀疑,甚至微博上传播时,引发家长的一致恐慌,很多人认为目前并无疾病流行,不接种疫苗更加安全。
不可否认,预防接种确实存在风险,当然风险极低,不过,在讨论预防接种安全问题时,因为小概率的风险就忽视预防接种给整个社会带来的巨大健康收益,很可能会造成更加严重的后果。
公众误解疫苗,最终会误了公众健康
在国外,有几起非常著名的案例。1974年,英国有报道称接种白百破疫苗后发生36起严重神经系统反应。电视新闻持续报道此事,公众丧失信心,导致接种工作中断,接种率从81%大幅下降到31%。但随着疫苗接种率的下滑,发病率由接近之前 1/10万上升至100/10万~200/10万,从而形成了百日咳的疫情。
发生这样的情况,是因为疫苗接种并不是纯粹的个体选择,人群疫苗接种率要达到一定的比率,才会形成人群免疫力,预防传染病的大规模流行。不同疾病,在达到的接种率要求不同,目前我国对免费疫苗的接种率指标统一定为90%,当然这其中也融合了管理要求。所以说,如果人们因为误解认为疫苗接种不安全,都选择不接种疫苗,很可能造成传染病大规模流行的严重后果。
日本在同一时期也因为媒体报导白百破疫苗的不良反应而发生了与英国几乎完全相同的一幕:白百破疫苗接种率从1974年的80%下降至1976年的10%;1979年百日咳疫情流行,出现1.3万余病例,41人死亡的后果。
同样的事件,1998年英国权威医学杂志《柳叶刀》发表一篇论文,称麻腮风疫苗可能引发自闭症,经媒体报道后,不少家长拒绝为孩子接种该疫苗。6年后,英国麻腮风疫苗接种率由最高时期的92%降至81%。该论文观点还波及欧洲其他一些国家和美国,引发了全球范围的“疫苗抵制”运动。
但是英国医学研究委员会等机构开展了长期研究后,最终并未发现麻腮风疫苗与自闭症存在关联。2010年,英国医学总会吊销了该论文作者的行医资格,《柳叶刀》也撤下了相关论文。但自论文发表以来,被波及国家中已经积累了大量未接种疫苗的的麻疹易感人群,麻疹疫情一触即发。2008年,英国麻疹病例10年来首次超过1000例,英国为此发出流行病警告。2012年3月-2013年2月,欧洲经济区国家和克罗地亚共报告8499例麻疹病例,其中英国报告2314例。8499例麻疹病例中,6655例(82%)未接种疫苗、1045例(13%)只接种了1剂次疫苗(常规应该接种2剂次)。1岁~4岁儿童中,77%的病例没有进行疫苗接种。
我国“乙脑疫苗接种时间限制”事件
如果说欧洲的例子比较遥远,在我国,也有类似的事情。
乙型脑炎(乙脑)是一种蚊子传播的传染病,夏季高发。然而,我国有5个省/直辖市做出了在夏季(7月~9月)停止接种乙脑减活疫苗的决定。停止接种的理由,表面上是因为药典里有“乙脑减活疫苗不推荐在流行季节接种”的条款,实质是为了避免巧合发病。所谓巧合发病,是指有些儿童在接种前已经感染乙脑,接种乙脑减活疫苗后发病,被认为是疫苗所致。
乙脑减活疫苗是我国独立研发的疫苗,世界上其他国家使用的均是灭活疫苗。乙脑减活疫苗上市24年,产量超过3亿剂次,实际接种超过2亿剂次,从未发生过因为疫苗导致脑炎的案例,且被证明预防乙脑效果显著。世界卫生组织在其乙脑疫苗立场文件中对乙脑减活疫苗的安全性和成本效益给予了极高的评价。
然而,由于对接种后巧合脑炎的担心,药品审批部门在药典中毫无必要地增加了“不推荐在流行季节接种”的条款,使用部门亦顺水推舟地对夏季接种疫苗喊停。最终的结局是,本应在流行季节接种乙脑疫苗获得保护的幼儿要推迟3个月才能接种疫苗,而这3个月正好是罹患乙脑的最高危季节。
你愿意回到没有疫苗的年代吗?
因为疫苗不良反应,就认为疫苗无用的人,可能很难想象在疫苗发明之前世界流行病的情况。中国民间过去有 “孩子出过疹和痘,才算解了阎王扣”的说法。“疹”即麻疹,“痘”为天花,大意是说,孩子出生后,经过麻疹和天花的考验,才算真正成活下来。而中国民间的这个说法,放之四海皆准,因为国界和人种完全无法阻挡当时的传染病。
天花是除鼠疫之外最恐怖的人类杀手,其恐怖之处在于:①通过空气传播,传染性极强;②高达30%的病死率;③幸存者的皮肤会遗留大量疤痕,天花也由此得名。
据估计,18世纪欧洲死于天花的人多达1.5亿,按30%病死率推断,感染过天花的人数高达5亿。18世纪,天花传到澳大利亚,杀死50%的当地原住民。在更早的时候,天花由欧洲殖民者故意传播给美洲毫无免疫力的印第安人,几乎造成印第安人灭绝。
麻疹的病情相对轻微(发热、出疹为主,病死率不超过1%,一般不留后遗症),但传染性极强,几乎每个人都会罹患麻疹,发病率最高(5000/10万)可超过出生率。如果没有疫苗,多数人在成年前就会感染麻疹。
当时,麻疹和天花,再加上鼠疫、霍乱等传染病在全球肆虐,人类的平均寿命不到40岁。在那样一个瘟疫不间断流行的恐怖时代,传染病是当时人类健康的头号敌人,甚至说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人类历史进程。任何一个精神正常的现代人,都不太可能想重现这样的过去。
人类发明的第一个疫苗就是针对天花的牛痘疫苗。从1979年起,人类可以被分成两个群体:种过牛痘者和没种过牛痘者。发明于18世纪末的牛痘疫苗,经过200多年的推广和接种,终于帮助人类成功控制天花。1979年10月,世界卫生组织宣布:天花病毒已从地球的自然环境中被彻底铲除,人类消灭了天花,全球范围内停止普种牛痘。
以现在的眼光来看,牛痘疫苗绝非一种安全的疫苗,且不说其留下巨大的疤痕影响美观(几乎100%的发生率);如果接种时的剂量没掌握好,或是疫苗液不小心弄到身体的其他部位,都可能引发严重的感染,有些感染是致命的。可是相对于天花的三大恐怖威胁,牛痘疫苗的这些风险还是能够接受的。
我国从1960年代研制出麻疹疫苗后,就不断改良工艺和推广接种。我国的麻疹发病率也从上世纪50年代的平均5300/10万降至目前的10/10万以下,下降了99.8%,这几乎全部是麻疹疫苗的功劳。同时,麻疹疫苗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或报告率在众多疫苗种类中并不算高。我国2010年实际监测到的麻疹疫苗不良事件报告率为15.4/100万剂,在所有30多种疫苗中安全性仅次于脊灰减活疫苗,所有疫苗平均的不良事件报告率为35.6/100万剂。
结论:
发生疫苗接种不良反应的患儿及其家庭,的确应该得到更多关注与救助,但如果因为小概率的疫苗接种不良反应而批判疫苗无用,甚至拒绝接种疫苗,最终的结果很可能是公众更不愿意承受的疫病流行。
今年清明节前,哈尔滨市殡葬事务管理所开通“哈尔滨殡葬”微信公众号,搭起为公众提供祭奠服务的微平台。只需轻点鼠标,就能为逝去的亲朋献花祈福,并写下悼念心语。对此,哈尔滨市殡葬事务管理所党委书记徐广梅认为,网上祭奠是生者与故人的灵魂对接,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节约、环保,是弘扬中华民族孝文化的新途径。(4月4日澎湃新闻网)
“孝文化”必然包含在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之中。有了这个定义,传统的公墓扫墓就不是一种形式。就像茶文化的内涵不是解渴,酒文化的内涵也不是陶醉。只有当某种传统成了形式,才会变成一种负担甚至是累赘,才会想方设法将其简化,最终逐渐消失。近年来各种“现代化”扫墓方式的出现,说明清明节的祭祖传统文化,正在变成一种形式。
无论是网络祭奠还是请人代扫墓,都已经把中华民族纪念祖先的传统文化,当成了一种“空对空”的形式。如果这种传统文化确实只剩下了形式,那么,将其简化甚至让其逐渐消失也无所谓;如果还称其为一种传统文化,就不应该让其越来越流于形式。所谓文化,虽然是一个非常广泛的概念,但笼统地说,文化是人们长期创造形成的产物,同时又是一种历史现象,它是社会历史的积淀物。
几千年来,人们在这个“气清景明”的节气中,进行“祭之以礼”的追远活动,为已逝的亲人、祖先,庄重地送上自己的思念与敬意。这神圣的生命交流仪式,一年年轮回、一代代传承,构成了人们顽强生存和追求幸福的重要动力,是中华文明生生不息、续展开新的有机构成。传统的扫墓,也是在历史悠久的清明祭祖活动中形成的。因为冬去春来,草木萌生,人们到先人的坟墓,会亲自察看坟墓是否因雨季来临而塌陷,或被狐兔穿穴打洞。在祭扫时,给坟墓铲除杂草,添加新土,供上祭品,举行简单的祭祀仪式以表示对祖先的怀念。
这种神圣的生命交流仪式,只有亲力亲为,才能感知和重温中华民族敦亲睦族的行孝品德和“民德归厚”的教化意义。诚然,以唯物论和现代科学看待清明祭祖,在这个日益物化的时代更显得虚无。问题就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不同步。这种物质和文化上的差异,表现在清明祭祖活动上,就出现了两个极端。要么在祭品上摆阔,弄出五花八门的,反映出现实社会对物质追求的各种祭品;要么简单到几乎虚无。实际上都是在物质文明进程中,精神文明明显滞后甚至倒退的表现。
这不但表现在对待祭祖文化上,而且在道德信仰上也丝毫不忌讳善恶因果,缺乏对生命的敬畏。所以,无限简化清明祭祖仪式,必然会消解这种传统文化。已故中国当代著名哲学家、教育家冯友兰曾说过,“行祭礼并不是因为鬼神真正存在,只是祭祖先的人出于孝敬祖先的感情,所以礼的意义是诗的,不是宗教的”。因此,这种庄重的仪式是一种情感的、诗意的、道德意义上的真实。那么,怎么能让虚拟的网络来替代?
这种替代并非同等意义上的程序简化,而是将此当成形式并形成负担的感觉下的逃避。当属于精神领域的,作为信仰和敬畏的成分越少,人的精神世界就越势利、越混沌。为何在物质水平不断提高的今天,令人心寒的社会现象越来越多?就是因为过度追求功利,而让道德滑坡、诚信式微。事实上,道德信仰的建树一直在给追求物质利益让道。
文/知风
红网汉寿站4月3日讯(分站记者 黄婷)4月2日上午,香港铜锣湾集团董事局主席陈智来湖南汉寿投资考察。县委书记罗先东,县委副书记、县长杨昶,县领导袁佑清、王明东、李功文、李碧波及相关部门负责人陪同或参加座谈会。
香港铜锣湾集团是一家专业从事大型零售百货和商业地产投资的大型集团公司,商业网点遍布全国22个省的54个城市。近年来,该集团又进军旅游地产及文化地产。此次来汉寿县拟投资20亿,开发大型城市综合体或商业步行街。
座谈会上,罗先东详细介绍了汉寿投资环境、投资机遇、投资展望,系统全面的介绍了未来汉寿规划发展蓝图,欢迎铜锣湾集团来汉寿投资。他表示,汉寿县将积极为香港铜锣湾集团在汉发展提供优质服务,实现企业与政府合作双赢。
陈智初步达成了对汉寿投资的意向,表示下一步将针对该具体项目派专家组进行项目分析、项目评估、项目运营。陈智希望以此次考察为契机,找到商业创新契合点,携手共同发展。
八旬老人征婚遇六旬老太 刚见面被索金镯子项链
郑州市民张先生向陪办君反映,称自己可能遭遇“婚托”,想要回交给婚介所的1600元服务费,可未能如愿。婚介所负责人称自己已付出劳动,不该退还全款。双方陷入争执。经陪办君调解,婚介所退还给老人1500元。
见第一次面就索要“三金”
郑州市民张先生今年已经80岁,家住秦岭路棉纺路附近。老伴在数年前去世后,他就一个人生活。
考虑到年纪越来越大,又是一个人,“真要有个万一,身边连一个知道的人都没有。”老人有了续弦的念头。至此,他就开始留意一些征婚信息。
半个月前,老先生看到一家婚介所登的信息很是齐全,就有些心动,于是亲自来到婚介所。
当天下午,婚介所一名张姓女负责人接待了他,并在一个多小时后,给他介绍了一名65岁的女子,让两人见面。
随后,婚介所负责人要求老人交纳1600元的服务费。但老人当时身上就带了200元钱,婚介所负责人就叫来了一辆车,载着老人、女子一起到老人家拿钱。
晚上,老人又请了他们吃了顿饭,之后婚介所负责人离开。“还没说一会儿话呢,她就张口要金镯子、金耳坠、金项链。”老人当时就觉得不对劲,一口拒绝。
蹊跷:打了几次电话后就不再接了
老人介绍,在拒绝了女子索取“三金”的要求后,对方称“要不就给1500元钱,当做见面礼。”再次被拒绝后,女子离开。
老人当时就给婚介所负责人打电话反映情况,认为介绍的人太不靠谱,但负责人却责怪他不应该与人家产生口角。稍后,婚介所负责人称既然这个没谈拢,还可以继续给他介绍。
在此后的半个月时间内,老人打了几次电话,对方均称正在给他留意中,熟料后来却不再接听他的电话。
老人认为,第一天介绍的那名女子很有可能是婚介所的婚托儿,一来是为了稳住他,二来是能“骗”些钱就“骗”些钱。
在数次交涉未果后,老人找到了陪办君,要求维护他的合法权益。
登记证书上的住所显示在建设西路,而这家婚介公司却在大学路
陪办:婚介所退还了老人的婚介费
随后,陪办君和老人一起来到了大学路与中原路附近的这家婚介所。
在婚介所办公室内,陪办君见到了张姓负责人。她对老人的事件讲述并没有异议,但认为老人的“指证”是无稽之谈,“那都是他自己说的,这根本不可能,人家那位女士还说他不合适呢。”
至于索要钱物一事,该负责人解释说,大家都是成年人了,双方相处了解和进展,由各自把握,“我们不可能全程监控,给或不给、啥时间给,那是他们自己说了算了。”而不接电话的原因是老人耳朵有点背,在电话中沟通不便。
对于陪办君“能不能看一下那名女子的登记资料或者联系方式”的要求,该负责人认为不合适也没那必要,“事情既然到了这步程度,再联系她也没多大意义。”
就在婚介所的墙上,挂着一份“征婚须知”,上面标注有“交费后,应向工作人员索取收据”的字样。而老人并没有收到这样的收据,“那不是去他家拿钱吗,当时也没有带,现在就可以给他补出来。”婚介所负责人解释说。
婚姻介绍机构资质证早已过期
老人依然认为自己受到了“欺骗”,不愿意接受这个方案,要求退还自己的费用。但婚介所负责人认为自己已经付出了劳动,不应该退还全款。双方陷入争执。
经过调解,婚介所最后退还了老人1500元钱。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