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北最好的私人侦探

2016-05-11 17:55:54 千龙网

分享
打印 放大 缩小

海北最好的私人侦探Tel: 187-5837-6061- QQ:173906704】【不成功不收费】公司竭诚为您提供:私人侦探,私家侦探服务,婚外情调查,手机清单查询,微信信息查业从事婚外情调查取证,婚姻调查,外遇调查取证,商业调查,定位找人等私人侦探调查业务

楼市。资料图楼市。资料图

  985或211高校毕业生

  海口工作缴社保3年购新房最高补2万

  南国都市报3月30日讯(记者党朝峰) 海口鼓励企业引进紧缺专业技术人才和高技能人才,对引进人才予以购房补贴。国家985和211高校毕业生等在海口市工作并缴纳3年(含)以上社保的,购买首套新建普通商品住房的,政府予以不超过2万元的住房货币化补贴资助。

  海口市住建局市场处相关负责人介绍,除了在海口市工作并缴纳3年(含)以上社保的,同时满足国家985或211高校毕业生其中一项,在购买新建普通商品住房时,每平方米补贴200元,最高不超过2万元。

视频加载中,请稍候...

  原标题:职业打假人“收钱噤声”成潜规则 有人坐拥豪宅

  他们鲜以真面目示人,很可能是逛街时与你擦肩而过的路人甲;他们烂熟法律规定、精于索赔技巧,即使被奉为打假英雄时,也毫不避讳“逐利”的初衷。职业打假20年,他们有人出入乘豪车、坐拥豪宅,也有人被无情淘汰,争议始终伴随。记者走近职业打假“老炮儿”,探究这个群体背后的“江湖”。

  江湖

  “打着王海的旗号反王海”

  1995年,22岁的王海在北京隆福大厦购买了12副假冒索尼耳机,并依法获得赔偿,从此走上职业打假道路——这是中国民间打假的开端。

  “职业打假人”迅速引起关注和效仿。无数个“王海”奔向各地商场、市场,媒体上经常看到各种黑幕被曝光、知名企业陷入“造假门”。

  那时,杨连弟还是北京一个连锁超市的店长;前公安民警、工商局干部刘殿林已“下海”经商,受“王海现象”影响,二人开始打假生涯。

  刘殿林专程从河北到北京“拜师”。一年后渐丰,刘因不认同当时王海的观念和打假模式等,与王海分道扬镳。其拉着一帮人组成联盟,“打着王海的旗号反王海”。

  打假人与商家的“恩怨”也颇有意味。“3·15”前,“大佬”杨连弟亲自出手,向北京一家销售过期糕点的知名商场索赔。他说这家商场的总店是他打假起点,他也因此被列入“黑名单”。很长一段时间,他甚至不能在总店正常购物,因此对商场“格外关注”。

  刘殿林则因揭露凉茶中违规添加药物与一家凉茶企业结仇,但几次交锋后“一笑泯恩仇”,被聘为打假顾问。

  往事

  曾有人被打死后抛尸

  “曾有打假人,被打假对象雇来的人在派出所门口扎成重伤。”王海说。

  刘殿林说,在广州“暗访”人血白蛋白造假时被对方识破,他的两个“拜把兄弟”险些被打死。“有次打假牙膏,我们被几十个操着铁棍子的人围殴。6人在医院急诊室里躺了一排,有个兄弟胳膊肿得和腿一样粗。”

  震动最大的一起案件发生于2003年,“民间调查员”黄立荣在偷拍、监视紫禁城国医馆老板时被发现,被活活打死后抛尸。

  “那是风险没有控制好。”谈到打假人受到暴力袭击,王海说。为保护自己,他有一些“规矩”。比如一些水果摊、小商店缺斤短两,会提醒他们,但不会真“打”。

  王海还用“大众脸”、当过兵等标准招募打假人员,这也几乎成了所有打假公司招募员工的标准。

  “职业打假人”还必须学会处理与行政执法部门、司法部门的关系。“我们严格按照法律程序进行投诉,如果出现行政执法部门地方保护、不作为,那我们就会坚决告它。”王海说。

  是非

  “打假起步价”为30万元

  “收钱噤声”是行内通行的潜规则。私下达成协议后,打假人不会将企业的不良行为公之于众。

  “2004年我收入两千多万,交税200多万。”刘殿林说。

  光鲜难以掩盖“职业打假人”因逐利而不可避免的“原罪”。

  一些“职业打假人”收了“保护费”后,任由问题企业继续生产、销售问题产品;有的用造假手段向雇佣他们的品牌公司索要奖金。

  杨连弟曾目睹一起令人啼笑皆非的“维权”:“几个人在超市里说货架上的果冻有过期的,连钱都没交就要求赔五千。”

  如果让王海的公司帮助打假,起步价是30万元——这是针对企业的价格,他坦承“‘职业打假人’打假的初衷就是为了赚钱”。“索赔是一项民事权利,打假人可以选择索赔后不举报、不披露。”

  “不管是不是为了赚钱,打假都应该获得惩罚性赔偿。”中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研究会会长河山认为,在提高消费者维权意识、净化市场等方面,“职业打假人”起到难以替代的作用,也折射出有关部门的不足。

  中消协律师团团长邱宝昌认为,违法经营者对“职业打假人”的赔偿是他的违法成本,从长远看,这个成本最终还是要由消费者承担。

  据新华社

  红网资兴4月5日讯(通讯员 黄志江)吴某伙同郭某等4人以“数瓜子”买数字为方式设局,骗取他人钱财。4月5日,涉嫌诈骗的嫌疑人郭某被湖南省资兴市公安局依法刑事拘留。
  
  2015年7月23日,黄某向资兴市公安局阳安路派出所报警,称其被人设局骗走5万元。黄某反映,7月20日晚,黄某受微信上的好友吴某所邀,与吴某、郭某、冯某一起用餐。席间,郭某谈到,近期在“数瓜子”赌博中被人赢走近10万元。冯某则宣称“数瓜子”赌博输赢轻而易举,并当场示范。随后,郭某约来“何老板”,在某酒店开房,以“数瓜子”买数字的方式开始赌博。在吴某等人的怂恿下,黄某也加入了赌局。“何老板”输掉几局,提议加大赌注,要求每人至少准备5万元。兴头上的黄某立马从银行取出5万元。可在随后的赌博中,吴某、郭某、冯某、黄某4人输了个精光。黄某起了疑心,随即报警。

  民警经过深入调查,发现吴某等人的赌局极其可疑。2015年7月29日,民警通过技术手段,锁定吴某落脚点,并将其传唤至派出所。经审讯,吴某如实交待了与郭某、冯某、“何老板”4人合谋诈骗黄某5万元的犯罪事实。
  
  民警根据吴某提供的线索,在广东清远等地公安机关的协助下,查明了郭某、冯某、“何老板”的真实身份,但三人在案发后销声匿迹,案件侦破一度陷入僵局。2016年3月底,民警得到郭某极可能藏匿在深圳的情报,迅速赶赴深圳。4月3日,民警经过一周的摸排走访,锁定郭某的藏匿地点,并通过当地警方的大力协助,成功将其抓获。
  
  吴某、郭某对伙同他人诈骗黄某5万元的犯罪事实供认不讳。目前,吴某已被起诉,郭某被刑事拘留。警方已追回部分被骗款项,并如数返还给受害人,案件正在进一步办理中。

  中国甘肃网4月5日讯 据西部商报报道 (记者 樊丽 实习生 刘小菊) 红色跑车上装着数十克毒品,交易地点为隐蔽性极高的鱼疗店,结果还是被早已等候的警察抓了现行,当场查获80余克毒品。3月31日,这起贩卖毒品、非法持有毒品案一审宣判,主犯李某被判处有期徒刑15年。

  经审理查明,李某与杨某预谋交易毒品。2015年3月11日17时许,李某驾驶红色跑车,带着朋友蔡某从皋兰县出发前往兰州市区。当日20时许,李某、蔡某携带毒品到兰州市城关区皋兰路杨某的鱼疗店向杨某贩卖时,被公安人员抓获。当场从李某处查获甲基苯丙胺约5克,从杨某处查获甲基苯丙胺53.57克及现金人民币8000元。后从李某驾驶的跑车内查获甲基苯丙胺22.95克。

  兰州中院一审认为,被告人李某、蔡某目无国法,为谋取非法利益向他人贩卖毒品。其行为均已构成贩卖毒品罪,蔡某系从犯。被告人杨某明知是毒品而非法持有,其行为已构成非法持有毒品罪。据此,法院一审判决,被告人李某犯贩卖毒品罪,判处有期徒刑15年,并处没收个人财产3万元;被告人蔡某犯贩卖毒品罪,判处有期徒刑9年,并处罚金2万元;被告人杨某犯非法持有毒品罪,判处有期徒刑7年,并处罚金1万元。

  再过几个月,北京理工大学2011级博士研究生张大奎就要毕业了。这段时间,他每天都在为准备毕业论文忙碌着。记者第一次见到他时,始终无法把 “博士”这个头衔与眼前的青年联系到一起。

  35岁的张大奎出生在河南焦作的一个农民家庭。刚出生不久,因为一次高烧,加上乡下有限的治疗条件,最终导致了严重的后遗症——小脑瘫痪。

  命运弄人,但他愣是用顽强的毅力和积极的生活态度书写了一部“传奇”。从专科再到专升本、硕士研究生,再到博士,一路走来,他不断地颠覆了人们对他、对残障的认知。

  图为北京理工大学计算机博士张大奎(前排)与俞敏洪合影(后排左)。张大奎供图

  乐观:“9岁的时候,我能够扶着拐杖站立行走了”

  确诊小脑瘫痪后,医生建议大奎的父母要大奎自己加强锻炼,恢复部分身体机能,达到自理。直到6岁,他依然只能在地上爬着“走路”。

  常言道:“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在他看来,只有不断地努力,才能改变自己。努力站起来、行走是他记事初做的最艰难的事。

  一般人很难想象,甚至都不会去想,像走路、上楼梯、骑车……这些一个个每天都要重复很多遍的简单动作,对他来说,是一个多么艰巨的挑战。

  年幼的张大奎希望,自己可以像正常人一样行走,哪怕比别人慢一点。长期的坚持练习有了成效,这给了他希望。“我记得,父母开始时是在两颗大树中间绑上两根竹竿,类似双杠,让我双臂架在上面练习腿力。父母把竹竿换成了两根绳子,起初拉得比较紧,渐渐地就慢慢放松,我得靠双脚的力量行走。”

  至今回想起父母的这般用心,他都感动不已。正是这样高强度的练习,他的双腿才逐渐变得更加有力。而每个月两双军用黄鞋也成了他那段时间的“标配”,膝盖不知道破了多少次。

  功夫不负有心人,9岁的时候,张大奎创造了他人生的第一个奇迹。“我能够一个人扶着拐杖站立行走了!”这在很多人看来,已经很难了。“我有两个梦想,一个是行走,一个是成为有用的人。”至此,他完成了自己第一个梦想。

  9岁学会拄拐,18岁上高中时,他已经学会了骑三轮车。他靠一辆三轮车,从高中骑到研究生毕业。

  现在,在张大奎的宿舍楼下,还停着一辆三轮车,骑了好几年,看起来已经有些破旧。他笑着告诉记者:“这是我的专属座驾。”

  图为张大奎的代步工具——三轮车。本人供图

  自强:“说出来的理想是最不牢靠的”

  在很多场合,旁人问及到他的理想时,他都会很坦然地回道:“说出来的理想是最不牢靠的。”从不空谈成了他的标签。他说:“等有一天把你内心的理想实现了的时候,再去告诉别人,自己曾经怀揣过那个理想。不然理想就是空谈。” 

  张大奎学会拄拐走路的那年,也是他开始求学生涯的一年,从那年开始,他开始向自己的第二个梦想一步步走近。正常孩子上学的年龄是6岁,那个年代可能会更早一点,即使这样,他也比入学年龄整整晚了3年。

  父亲张守元是地地道道的农民,为了大奎的未来生活,他不顾旁人眼光,作了一个超前的决定。1996年,张守元花1万多块钱为大奎购置了一台电脑。90年代,1万元虽不是很多,但“万元户”还是很多家庭的奋斗目标。这一举动,引来了不少风凉话。

  正是这台花1万块买来的电脑,让大奎开始与计算机结缘。2002年,他完成了高中学业,和正常人一样,走进了高考考场。但当时,他承受了来自多方的压力。他回忆到:“当时很紧张,汗吧哒吧哒地落在试卷上,好多地方湿透了,干毛巾跟水里刚捞出来一样。写字也抖得不行,速度很慢。”

  就这样,张大奎完成了高考,并顺利考入省内一所高校,虽然只是专科,但他终于尝到了“苦尽甘来”的滋味。临近大学毕业,却又面临了一个艰难的选择,因为看到许多正常同学在毕业后依然找不到工作,他对未来感到迷茫。

  最终,他选择了继续深造。

  没日没夜地学习成了他专科毕业后的常态,2006年,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河南理工大学计算机学院,开始了自己本科学习生活,并凭借自己的努力在该校读完了研究生。

  “有志者事竟成。”2011年,张大奎硕士研究生毕业,在当时看来,研究生的学历足以在社会上立足,不过,他还是希望继续挑战自己。站在十字路口的张大奎做了个勇敢的决定——考博。

  求学这段路,他一直默默无闻走着,别人不理解他,不知道他的艰难,他都咬着牙,踏踏实实走着。他说:“普通人能做的,我也能做。”

  图为张贴在张大奎宿舍里的鼓励话语。张大奎供图

  2011年,张大奎读博了。“这一切都要感谢我的导师樊孝忠。”考博那年,由于担心自己身体原因没人接收,他向相关领域专家写了信件,希望找到可以接收他的老师。焦急的等待后,大奎收到了唯一一封回信,也认识了他现在的导师——北京理工大学计算机学院樊孝忠教授。

  他至今仍清楚地记得回信的内容,樊老师当时在回信中说,我可以考他的博士,但是不会给任何特殊,更不会透露任何关于考试的信息。虽然内容简单,但给了大奎信心。最终,他成功成为了樊教授的博士生。

  考取博士后,北京理工大学出现了一幕独特的“风景”,每天,一位骑着三轮车的少年载着双拐,来往于宿舍与实验室。慢慢地,大奎的故事被更多人熟知。

  2012年,大奎当选了2012年度“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标兵,他在与大家的分享里这样写道:“关于自强,我很欣赏俞敏洪老师的一段论述,自强和一个人的出身以及所处的社会地位没有关系,认为自强就是穷人家的孩子从什么都没有到最后成功,这是狭义的理解。自强是指一个人无论在什么平台上,都能利用好这个平台的资源取得成功。近代思想启蒙者梁启超先生也说过:少年强则国强。从这个意义和角度上讲,我们现在倡导的‘中国梦’,落实在我们青年人身上,实则是一个‘自强之理想’。无论你身处何种境遇,只要你还保有一颗兢兢业业、不甘平庸的心,只要你还走在不断强大自我、惠及他人的路上,这样的小伙伴们必将都是生活当中的自强之星。”

  图为北京理工大学计算机博士张大奎与他参与写作的新书合影。张大奎供图

  责任:“大家肯定我,我也得为社会做点事”

  2013年3月29日,张大奎向师弟师妹们作了一场事迹分享会。所在的计算机学院向全院学生发出向张大奎学习的倡议,学习他无坚不摧的意志、积极乐观的心态、感恩包容的品质、播撒梦想的勇气。

  张大奎的事迹在校园传开了,脑瘫博士张大奎一时成了人们关注的焦点。张大奎说:“大家肯定我,我也得为社会做点事。”除了做好自己的研究工作,帮社会上需要帮助的人做点事成了张大奎的业余生活。

  2015年夏天,由中国社会工作联合会脑瘫康复公益组织发起的2015年全国脑瘫青年游学联谊活动在青岛举行。张大奎报名参加活动,并鼓励来自全国各地的孩子,要积极面对生活,勇敢挑战。

  现在,张大奎除了忙毕业事宜,还和热心公益的师兄一起,成立了一支小团队,筹建一个残疾人交流互助APP。张大奎介绍:“希望做一个与类似打车软件的APP,残疾人朋友可以在上边发布需求,附近的用户收到需求后来帮助他。比如一个行动不便的人,需要买药,在软件上发布需求,附近的人看到后就去帮他买药。”

  张大奎有三个妹妹,一位在国外读博,一位硕士,还有一位已经在北京工作。问及未来,张大奎说:“想留在北京。因为北京的残疾人设施比较全面,而且同学都在这里,有事好相互照应,这里能更好实现他的梦想。”(中国青年网实习记者 宋继祥)

  原标题:八宝山推个性化葬礼服务

  殡仪馆展示个性化葬礼服务。首席摄影记者 蔡代征/摄

  八宝山殡仪馆即日起推出“故人沐浴”、“亲人守灵”、“个性葬礼”等多项人性化服务;同时,全面降低殡葬用品的费用。昨天,八宝山殡仪馆自1958年建立以来,首次举行开放日活动,向公众零距离展示殡仪服务全过程。有市民感慨道:“一圈看下来,不仅服务温馨,而且价格公道,根本不存在‘死不起’的问题”。

  “沐浴服务”送别故人

  因为并没有丧事举办,整个殡仪馆像是个展览馆。

  今年,八宝山殡仪馆首次推出“故人沐浴”服务,逝者可以在沐浴室“享受”spa服务,包括洗身体、敷面膜、修指甲、按摩手脚等。虽然是全面沐浴净身,但在两条毛巾的交替覆盖下,并不暴露逝者的遗体。沐浴厅内有玻璃窗,逝者家属可现场观摩。该服务收费在500元至2000元。由于采用特制面膜和药水,沐浴后的逝者面若重生,家属可以得到莫大的心理慰藉。

  自去年起,殡仪馆开辟出“守灵厅”,为逝者家属提供三天至多天的“守灵”服务。守灵期内,家属可日夜与亲人遗体在一起,缅怀追思。

  传统《哀乐》越放越少

  据工作人员介绍,不少逝者家属已摒弃千篇一律的普通遗体告别仪式,殡仪馆因此诞生了“葬礼策划主持”,葬礼现场不仅有视频短片回放逝者的一生,告别厅还可以布置成书房、花园、森林等场景,用逝者生前最喜欢的绿植、艺术作品等送其走完人生最后一程。

  随着个性化葬礼的推广,传统的《哀乐》越放越少。殡仪馆每天举办20多场告别仪式,只有一两场播放的是《哀乐》。“《哀乐》太压抑,太伤感。亲人多愿意播放逝者生前喜欢的歌曲。我听过最特别的告别音乐是《马儿啊,你慢些走》。”工作人员说。

  中低价位用品占八成

  今年,八宝山殡仪馆大幅降低殡葬用品价格,骨灰盒、鲜花、绢花圈价格直降10%-15%。记者发现,中低价位的殡葬用品种类占到总量的80%。以骨灰盒为例,有针对城乡低保、优抚对象的免费骨灰盒;100元以下的不低于5种,2015年一年就售出900个;大部分在1000元到2000元。

  此外,八宝山殡仪馆还推出了“千元殡仪服务”组合,950元即可办理包括遗体接运、遗体告别、遗体火化、骨灰寄存在内的服务。去年有近2000名逝者家属选择了千元套餐服务。

  此外,从今年4月1日开始,八宝山殡仪馆将全面取消停车收费,停车场地免费向公众开放。

  北京晨报首席记者 崔红

  昨日,合川区,罗晓艳捧起课本挑灯夜读。 记者 张路桥摄

  罗晓艳的高考复习资料

  前几天,在合川高考体检中,一名44岁的男子特别引人注目。他叫罗晓艳,曾是合川1988年高考语文状元,毕业于西南师大。时隔28年后,他再次报名参加高考,捧起课本挑灯夜读。不为别的,只想用实际行动做表率,激励正上高二的儿子好好学习。昨日,此事经网友发布后,引来“父爱如山”的赞声一片,被网友称为“励志老爸”。

  为何参考

  原是临时起意 儿子学习放松坚定他再战高考想法

  昨晚7点,在合川区石龙过江小区,记者见到了44岁的罗晓艳,他戴着1900度的深度眼镜。

  罗晓艳说,决定重拾课本纯属偶然。

  去年暑假,罗晓艳和朋友一起,自驾去西藏。在经过唐古拉山山口时,除了美景,一行人还记住了T形广告牌上一句标语:“海拔高不如志气高,缺氧气但不缺勇气。”

  “我们当时就决定,要做点事情,但做啥子比较合适呢?”罗晓艳说,最终,一个朋友临时起意,约定回渝后一起报名参加高考。

  回渝后,朋友因工作原因放弃,但罗晓艳坚持了下来。不知自己能否参考,他开始咨询有关高考的政策。他去合川考试中心询问,那里的老师也是第一次接触他这种“成人高考”,现场翻阅有关政策文件后,表示可以报名。

  “教育孩子,我始终觉得身教重于言教。”罗晓艳坦言。去年12月,看到正读高一的儿子学习有些放松,罗晓艳坚定了自己参加高考的想法。他要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来激励儿子努力学习,也为他鼓劲。随后,罗晓艳在报名登记表上填上了自己的名字。

  拿着合川考试中心开具的介绍信,他去到了盐井中学报名参考。 

  如何备考

  互不相扰遇到难点向儿子请教 自信语文英语头疼数学

  昨晚10点15分,17岁的儿子晚自习后回家,简单招呼后,径直走进了书房。很快,罗晓艳也回到自己的卧室,端坐到书桌前。再次拿起高考复习资料,在上面认真地勾画起来,不时地发出一些喃喃自语的声音。

  除了偶尔敲响儿子的房间,请教一些难点外,大多时候,罗晓艳尽量做到和儿子互不相扰。他不想因自己的高考决定,而影响了儿子的成绩。

  罗晓艳坦诚,随着年龄的增长,自己的记忆力已大不如前。

  他说,既然决定参加高考,他就要好好准备和复习。他的一些教育行业的朋友,给了他一些习题和参考资料。记者在他家看到,有《考前拿分手册》《便携背题本》《三维设计》等等。而且好几本习题册上,都有他勾画的痕迹和做的笔记。

  “现在基本没时间备考,我朋友多,下班应酬很多,但还是尽量抽空看书。”他说,有时凌晨两三点醒来,还会拿起备考的资料书看看。“我甚至还在网上找了一些语文高考容易考的古诗词来记一下,还拿题来练过。”

  记者专门参观了罗晓艳看书备考的房间。房间里有电脑,正在他的床头边。电脑的浏览器里,还有搜索过古诗的搜索痕迹。

  白天上班,晚上看书有时比较累,他也找回了当初的“经验”:语文看累了,就换地理,交叉调节着看,会好很多。

  罗晓艳称,语文是罗晓艳的长项,加上是他目前正任教的学科,150分的总分,他自信能考个120分左右;平时喜欢阅读,文科综合也就是政史地,应该也不会有太大问题;大学时过了英语4级,单词有遗忘,但语法还没丢;最没把握的是数学,都是新的考点,基本啃不动。

  考上咋办

  只是想做一个励志榜样 考上了也不会去读大学

  记者问罗晓艳,要是今年真的考上了,会去读大学么?“这种可能性几乎为零。”他说。

  罗晓艳表示,自己今年考试,说到底是想做一个励志榜样,“给我的儿子看,给现在这些学生看,我这么大年纪还能参加高考,还有勇气去,他们怎么会坚持不下来呢?”

  那为啥不明年参加高考而选择在今年呢?罗晓艳解释:“明年和儿子一起参加高考,肯定会给他造成压力,错开后,我先考肯定考得差,他就没啥压力了。”

  对于是否占用社会资源的问题,他说自己只是单纯地参加考试,所以大可不必担心。

  人物素描

  高中时

  16岁参加高考 考上西南师大

  罗晓艳老家在合川太和镇。回忆其28年前的高考,他眉宇间更多的是自豪。

  1988年,时年16岁的罗晓艳和同学们一起,跨入了高考的考场。494分的总成绩,他被西南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专业录取。其中,总分120分的语文,他考了98分,名列合川第一。

  大学时

  两年整理百万字《红楼梦》笔记

  在大学就读期间,罗晓艳曾花两年时间整理了百万字各种版本的《红楼梦》笔记。

  毕业后

  到学校任教 如今是五年级班主任

  大学毕业后,他被分配到合川师范学校。2002年学校升级为重庆工商大学派斯学院后,罗晓艳去到合川师范附属小学,现在是五年级的班主任。

  家人声音

  妻子:丈夫勇气可嘉,很佩服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对罗晓艳参加今年高考,家人多持不反对也不支持的态度。

  妻子张女士与罗晓艳是同行,在合川渭沱小学教语文。在她看来,丈夫勇气可嘉,尤其是希望通过言传身教的方式去影响儿子,这让她很佩服。

  儿子:很感动,今后要加倍努力

  儿子小罗合川中学高二就读,成绩名列年级前茅。他说,父亲以身作则的示范,让自己很感动,给自己做出了励志的榜样。今后要加倍努力,回馈父亲的良苦用心。

  母亲:万一考砸了怎么办?

  相对其他家人的中立,70岁的母亲王婆婆更多的则是担心。她说,儿子小时候成绩很好,没让父母操多少心,但现在这么大年龄了,再次步入高考考场,“万一考砸了怎么办?好丢人哟!”

  网友声音

  “好爸爸,父爱如山”

  网友笃.:“这样的父亲,以身树榜,佩服佩服!”

  网友赟祯:“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好爸爸,父爱如山。”

  专家声音

  父亲可能给儿子带来压力

  重庆文理学院教授、教育学家曹勇认为,从家庭亲情的角度,父亲罗晓艳的行为无疑是伟大的。父亲是孩子最好的老师。罗晓艳以身作则,用最真挚、直接的方式感染儿子,让儿子体会到榜样的力量,从而引导儿子走上正轨。

  不过,罗晓艳这样做也有不妥的地方,一方面占用了教育资源,一方面也可能给儿子带来额外的压力。高中生本身学习压力就较大,罗晓艳虽说出发点是为了激励儿子,但也可能形成一种无形的压力,让孩子产生“我如果高考考不好,那岂不是没有脸面对父母”的想法。

法拉利开上川藏线后,3个轮胎报废。

背后又是那个送员工玛莎拉蒂的老板

  法拉利开上川藏线后,3个轮胎报废。

  最近,一则“10辆玛莎拉蒂‘勇闯’川藏线 求保险公司心理阴影面积!”的文章在朋友圈疯转。原来,有一伙人从3月18日起,开着1辆530万的法拉利和10辆玛莎拉蒂上路欲征服川藏线,哪知3月18号出发第一天,路上就报废一辆玛莎拉蒂;到了3月20号出发第三天的时候,法拉利整个轮胎飞出去,最后被拖车拖到巴塘修理。到达拉萨后,3月28日,车队负责人还在微博上总结了一下:“出发时,明明是10辆玛莎拉蒂和1辆法拉利的,路上6台玛萨拉蒂报废,托运回去;现在只剩下一台法拉利和4台玛莎最终到了拉萨,而且法拉利3个轮胎报废,前保报废。”

  该事件一经曝光,引来一片质疑之声,不少人质疑:“这么多豪车自驾川藏线,骗保险的吧。”“居然有保险公司敢保豪车,胆子好肥”。查看车队负责人微博,我们不禁发现,原来这个豪车车队的负责人,就是今年1月中旬买了11辆玛莎拉蒂轿车送给代理和员工的85后老板倪海彬。据估算,倪海彬给员工和代理发的年终奖,超过800万元。

  最壕个体户

  发布虚假广告,被罚80万

  今年1月,一条消息流传网络:宁波象山的一位85后老板,一口气花800多万元,买了11辆玛莎拉蒂超跑,10辆直接发给员工,剩下一辆作为年会特等奖奖品。

  一夜之间,这位85后微商倪海彬红遍网络,被称为“最壕个体户”。

  但此后剧情逆转,各方纷纷质疑产品销售宣传的一些违规之处。

  1月18日,象山县市场监管局发布消息,该公司销售产品过程中涉嫌虚假宣传,已被立案调查。

  记者在宁波市企业信用网上看到,象山倪氏堂医学科技有限公司的行政处罚信息一栏中,有一条象山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在2016年02月17日作出的行政处罚“象市监处〔2016〕54号”,违法行为类型为发布虚假广告。

  这条行政处罚信息显示:象山倪氏堂医学科技有限公司的问题一共有三个:一个是未经审查,擅自发布医疗器械广告;一个是发布含有安全性断言或保证、说明治愈率等内容的医疗器械广告的行为;还有就是宣传内容明显超出了批准的产品适用范围。

  总结起来,就是宣传的内容与实际情况不符,并对消费者购买行为有实质性影响,违反了《广告法》,属于发布虚假广告的行为。

  据了解,今年2月,象山县市场监管局作出了处罚决定,象山倪氏堂医学科技有限公司因发布虚假广告行为被处以80万元处罚,并责令停止发布和在相应范围内消除影响。

  依然很高调

  85后个体户:今年准备送房

  十辆玛莎拉蒂的热度还没降下来,倪海杉又发话了,包几架飞机去泰国、送给代理100套房子。他说自己买房从来不看,送给代理的房子看了两次了。“代理成就了我,我回馈也是应该的”

  “100套房子买了几套了,打算送给谁?”当《现代金报》记者问倪海杉这个问题时,他说,送给直属代理,每位五六套,再让他们跟代理分享。不过,看是看了,还没有定。随后他反问记者,是不是该默默买不吱声。一位旁观者说,倪海杉的微博还有微信朋友圈,都散发着一种“跟着他有肉吃”的土豪气。

  被质疑骗保

  回应:“根本就没想坑保险”

  当倪海彬和他的员工自驾川藏线报废6辆玛萨拉蒂的消息传出后,引来一片质疑之声,不少人质疑:“这么多豪车自驾川藏线,骗保险的吧。”“居然有保险公司敢保豪车,胆子好肥”。

  那么,对于豪车的受损,保险公司是否会理赔呢?根据倪海彬发出的微博我们看到,保险公司称,“尊敬的***您好!我是***财产保险浙江分公司,今收悉您驾驶的临牌法拉利轿车(发动机号***),在四川省境内发生事故,导致车辆悬挂受损,为了您的安全考虑,建议您的车辆自未经全面维修和检测合格前,请勿驾驶本车辆,如因此导致损失扩大部分和人身伤亡,我司将根据条款约定予以责任免除……”车主则回复:“车是我买的,我开到哪里去是我的自由,我们的合同条文里面没写:法拉利不能走318国道吧?”

  对于骗保等各方质疑,这位倪海杉老板最终没忍住,在微博上发文称:“根本就没想坑保险,只是想带着同事自驾西藏。”

相关新闻

三亚私家侦探收费

大理哪里有手机监控器

宿迁私家侦探所

责任编辑:张普(QN0022)